我苏客户端讯 9月伊始,江苏各中小学也迎来新学期,对美好的校园生活say“Yes”的同时也要学会对校园欺凌say“No”!给家长的开学第一课,这次认真聊聊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校园欺凌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占比较高的现象包括东西被偷、被取笑或捉弄、被辱骂、被人孤立排斥、受到暴力威胁或恐吓等。
什么是校园欺凌?它不同于其他短暂暴力行为,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隐秘的、难以直接察觉的”心灵和肉体伤害,而现实中往往欺凌发生较久、甚至对青少年产生不可逆伤害的时候,很多家长才会发觉。如何尽早识别孩子受欺凌的潜在讯号并有效保护孩子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宋梅老师表示,校园欺凌是在平常的心理辅导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家长需要重视并留心从日常细节中观察情况、尽早干预。
如何尽早识别校园欺凌潜在讯号?
四个方面多留心、平和开放多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在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并不自知,或难以和家长老师启齿。对此,宋梅总结了四个方面提醒家长日常多留心:孩子的身体、物体、情绪和行为——
身体:有无不明原因伤痕与病痛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或者经常出现头痛、腹痛或其他身体不适等症状,但又查不到具体原因,千万不能忽视。
物体:有无经常损坏丢失
如果一段时间孩子的衣服、文具等物品常常丢失或被损坏,家长也要考虑到是否可能是遭遇欺凌被抢走。
情绪:有无莫名低落与暴躁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容易被激惹,也有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行为:有无突然排斥上学
如果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家长也要考虑是否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当然了,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并不一定都是遭遇到了校园欺凌。但想要提醒家长的是,日常交流很重要。”宋梅表示,家长每天要抽空跟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在校情况,多关心他们上学心情如何。倘若发现孩子有异常,可以平和地对他们说:“妈妈发现你最近文具经常丢,新买的笔袋才一天就坏了,放学回来也显得闷闷不乐,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跟妈妈说吗?妈妈很愿意帮助你。”平和、开放的谈话方式可以让孩子放松心情,同时孩子也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关心,这样孩子才敢于说出真实情况。
当孩子透露自己受欺凌怎么办?
如果孩子主动地说出他遭遇到了欺凌的现象,那么家长怎么做?宋梅说,家长此时切忌不以为然地戏谑敷衍,而需要正视问题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这些事千万别做!
①不以为然随意敷衍
生活中,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求助,会随意说:“人家就是闹着玩儿,别太当回事” 甚至指责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别人就欺负你,你也有问题”……类似的话不仅是让孩子闭上了嘴巴,更是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②过于冲动以暴制暴
如若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家长的心情一定是愤怒的。但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是一个成年人最应具备的能力。家长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切勿走极端,更切忌冲动之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以暴制暴,因为这样做不仅可能触犯法律,同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好的示范。
这些事一定要做!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宋梅列举了三条实用tips——
①共情感受、做好后盾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真实遭遇,接纳并理解他的感受,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很害怕,别担心,我一定会和你站在一起,支持你、保护你。”
②模拟演练、增强勇气
其次,可以和孩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先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锻炼他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在家中与孩子“模拟演练”如何应对欺凌者,比如孩子扮演“欺凌者”,家长扮演“孩子”,家长示范大声警告对方:“你不可以这样对我,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多次重复训练,可以一定程度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
③家校沟通、懂法用法
当然,如果孩子觉得他没有力量应对欺凌者,也不要勉强他,家长需要站出来,及时主动地与老师和学校沟通,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使用法律武器。
宋梅表示,不畏欺凌的孩子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家庭中已经建立了信任和睦的关系,父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温暖。因此采访最后,宋梅提醒家长,从孩子幼时就要维持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表达情绪、处理问题,在和同学相处中,当遇到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举动和对待时,鼓励孩子不要退缩而是勇敢表达出来,告诉对方你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被对待。“别人知道后可能就会收敛他的行为。也不会给别人一种错觉,我就是软弱的,可以被欺负的。”
(记者/朱彤 摄像/谢自强 视频/李时 设计/邵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