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近日,常州市天宁区的宣讲员们,将富含地方特色的传统非遗与江苏首个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相结合,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米”。
这几天,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徐敏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非遗传承的线上直播。徐敏的另一个身份,是常州天宁雕庄街道的一名理论宣讲员。留青竹刻是常州传统非遗,也是理论宣讲的重要载体。而这场直播,也是常州市天宁区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上的一场宣讲。徐敏一边进行雕刻,一边将常州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与党的理论创新相结合娓娓道来,让这场理论宣讲“润物无声”地浸入上万名在线的观众心间。直播结束后,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借助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算法,得出这场直播宣讲的效果分数。
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冯徐波说:“它能运用大数据‘算法’,从‘宣讲质量、理论水平、稿件撰写、方法技巧、案例运用’五个维度对宣讲员给出评分和评语。它能完整记录宣讲过程,通过影像识别听众数量。”
作为江苏第一个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通过一个多月接地气的运行,常州市天宁区各版块、各条线的理论宣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这个平台上一目了然呈现。这也让宣讲员们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宣讲方式,显著推动了理论宣讲工作走深走实。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董路 汤琤 谢博涵 供片台/常州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