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自杀事件有上升趋势。医学心理专家表示,提前识别自杀倾向,采取恰当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预防自杀。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每2分钟有1人自杀。中国自杀人数超过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一些人在遭遇家庭变故、生意失败、身体重大疾病等情况又无法自我解救时,很容易选择自杀来解脱。另一些人群,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人群,当家人和社会不理解,甚至责怪他们时,也会出现自杀倾向。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主任张福池提醒:“自杀与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杀人群患抑郁症的比例高。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疾病,而生理和心理发育快速的青少年,被孤独和慢病折磨的老年群体,职场中隐忍的一些打工人,或多或少地遭受着抑郁情绪的困扰,是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积极预防自杀的一个重点人群。”
专家表示,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好发于一老一小,青少年前额叶皮质发育不成熟或者是老年人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下降时,个体就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想法偏激、行为冲动,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此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信息过载”也会导致一些敏感的个体承受更多压力,从而引起悲剧的发生。一般而言,有自杀倾向的人都会有一些前兆。
张福池介绍:“有一部分人经常出现极端的情绪波动,经常感到极度地生气、愤怒或想要报复,经常过度焦虑和急躁,他们经常会有称‘活着没有意义’‘看不到出口,没有希望’等等,这些人往往会出现一些有别于正常时候的一些行为,比如说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送别人,甚至出现立遗嘱等等这些行为。”
心理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身边亲朋好友出现类似征兆时,应该对其多加关心,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危机,降低自杀风险。
张福池建议:“找我们的家人或者亲人还有朋友,进行情感的一个宣泄倾诉,这样压力也会得到释放。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受到亲友心理上支持,而不至于出现过激的行为。另外我们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这是日常排解情绪的一些方法。要适当的运动,运动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压方式,听听音乐、练练瑜伽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释放一些压力,对情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线上心理科普 预防悲剧发生
上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通过线上科普的方式,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轻生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大家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活动现场,来自市三院的心理医生们分别就预防自杀、挽救生命,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睡眠与健康等课题内容向广大网友展开科普宣教。医生表示,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会大家识别自杀的危险因素和正确的预防措施,以及在遭遇不良情绪时,如何积极调整心态等等。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五病区主任杨林认为:“这个形式是比较新颖的,能够让更多民众受益的一种形式,今天有一万两千多人一直在线上学习和互动,是我们所没想到的,说明目前这个社会对这方面心理健康的关注是明显提高的 ,让我们觉得工作非常有意义。”
医生表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杀行为从念头开始到行为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病理性行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得到及时识别、疏导、治疗等,自杀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杨林强调:“自杀重在预防,预防我们可以从治未病的角度进行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相应的情绪反应,从情绪的管理,从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建设这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提高,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压力、挑战、挫折的时候,就会更好的面对和解决,而不会出现相应的情绪问题。”
(《零距离》记者/范涤青 淮安台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