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空间重构 文化遗产迎来数字新时代

2023年09月11日 14:36:59 | 来源: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自5月17日开始,《山海藏珍》连云港文物系列短视频便在省市级各大公众号和视频播放平台展映。视频中展示的文物部分采用了数字化保护成果,引人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系列已播出16集,近56万人次观看,取得良好反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各地致力于处理好城乡建设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通过“互联网+”手段,全面提升保护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慧化水平。未来,我市也需持续借助数字技术,让“待在深闺”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阐释新价值,讲好连云港故事。

  “云上博物”可在指尖玩转

  “把这些二创藏品收集起来,就像拥有了私人博物馆!”日前,基于市博物馆的两件数字藏品———“清嘉庆紫铜琉球炉”和“明仿战国雕龙出廓玉璧”,通过3D建模形式创作的文创产品在“鲸探”平台发售,获得无数顾客青睐。通过科技赋能,这两件数藏作品也在藏友数字博物馆中被永久留存。

  依托科技化虚拟化手段开发数字藏品,是市博物馆活化资源、激发创新、聚力“破圈”的新尝试。而如何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集中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场所,如何构建一体化云上服务体系,助力文化遗产“活起来”,更是博物馆应对新时代新课题的创新举措。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文物遗址、语言文字,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而数字技术的诞生,开辟了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全面掌握了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建立起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的文物数据资料库,“这些做法,不仅摸清了全市文物家底,还为可移动文物及博物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及文物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2018年,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获批建设,截至目前,已取得显著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完成900余件(套)馆藏文物的三维或二维采集工作的同时,对数字化前端展示设备进行更新,实施数字化文物互动展示系统、历代文物互动展示系统、触摸互动展示系统等一批互动体验系统。借此,市博物馆在官号开设了“连博3D藏珍”“连博物候”等栏目,利用这些动态化数据,可使参观者云上观赏文物。此外,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生态博物馆也早已正式推出,在这里市民只要上网轻点鼠标,就能轻松了解到其历史演变、艺术特征、曲牌结构等许多信息,让“传统”历久弥新。

  “数字古籍”已经走出深闺高阁

  “线下搜寻资料像是大海捞针,费时费力,线上操作简直太方便!”最近,市民李先生在研究“《镜花缘》中的异域游历研究”等学术话题。只见他进入市图书馆官网,点击“数字资源”进入“自建”单元,打开检索框,输入“镜花缘”,屏幕上瞬时出现大量文史资料。这个平台就是我市地方文化数据库。据运营方介绍,目前该平台已收录元数据6500余条,图书近4万页,善本、古籍2.6万页,散见史料600余种,3000余册、500多分钟视频等,成为不少专家学者或文史爱好者的“精确制导武器”。

  “港城历史悠久,现存不少古籍,强化对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助力学术研究等,还可让束之高阁的历史古迹被大众所熟知和阅读,进一步助推地方文化发展。”据市地方志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下半年,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项目于完成一期建设并正式运行。据市申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途径,可以整合名城申报工作中的各类要素的基础资料,构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资料库,实现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智慧管理、科学分析、决策支撑、动态监测等功能,更好为公众熟知、更好地服务公众。

  “除了像公共图书馆和地方史部门等单位推进古籍古书保护和利用,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也可采用更多媒介形式、更多传播方式,针对不同层面受众做好古籍的阅读推介工作。”我市文史专家赵鸣建议。比如利用微信、短视频、有声书APP、“瀑布流”数字化图书设备等传播平台,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播效果和覆盖面。

  “虚拟数智”无缝衔接文旅市场

  “这个场馆科技感很足,通过数字化的传播方式,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海州古城的兴衰故事。”走进位于海州区民主路老街的城市记忆馆,馆内通过高科技多媒体、艺术场景、精美模型等多种数字化方式营造一个沉浸式体验展厅,生动地展示了海州上下五千年的地理变迁、成长足迹、人文景观,让人们纵览海州城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

  随着“元宇宙”的兴起、VR/AR的技术应用、智慧化街区的推进,我市不少商业街区和景区等,纷纷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构空间格局,为业态的升级转型带来更多可能性。今年以来,海州商业街区先后投入60余万元,以标准化、模块化、快速化、定制化、智能化升级数字设施配套,推动数字文旅智能与元宇宙爆款项目的发展,使线上流量破圈线下,单元空间多元化呈现,让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指间感受虚实融合的游逛新体验,助推街区文旅消费复苏。

  “虚拟数智人”正成为各街区、景区文化场所的数字化网红。走进我市老字号集合店,AR虚拟导购“小连”热情有礼答疑解问,高清显示屏滚动介绍地方老字号品牌,“市民朋友只要通过小程序扫一下这里的建筑或者美景,AR虚拟导购‘小连’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上,带你沉浸式体验元宇宙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杨天童介绍。无独有偶,市图书馆还推出了机器人“图小孙”,市文旅集团则开发了动漫形象“Mr.Sun大圣”等,借此通过数字VR体验、创意雕塑、实景表演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掘其背后红利。

  毋庸置疑,文化数字化,是让文化更“活”更火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产品让老百姓“百看不厌”“惊喜不断”。接下来,我市且需进一步聚焦文脉传承新赛道,以实用、实战、实效为导向,迭代升级各个数字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激活港城文脉基因,打造传承新样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