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引领作用,依靠党建引领,兴业强村,最终实现产业致富、农民共富——这样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南通启东稳步推进。
走进南通启东北新镇普东村,碧油油的稻田与蓝天、白云、远处的村舍融为一体,仿若置身于油画中,清风拂面,有一股淡淡的稻香。
于冬娟介绍家庭农场发展近况
稻田边,于冬娟向我们介绍着冬娟家庭农场的发展近况。于冬娟有很多身份,她是全国劳模、种粮大户,也是普东村的一名党员。
21岁返乡务农,从开启启东旱地规模种植水稻的先河起步,于冬娟扎根乡村三十多年,先后成为启东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启东市第一家家庭农场的农场主。
如今,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助力普东村实现从耕地、播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她的家庭农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带动村民种植稻麦、“四青作物”,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启东市北新镇普东村冬娟家庭农场水稻田
一人红只能红一点,大家红才能红一片。普东村党总支书记龚辉介绍,今年,北新镇党委聚焦探索农业产业链党建,实行红“链”兴产书记项目。村里为此专门成立了以于冬娟为领头示范的联盟党支部,把家庭农场、承包大户聚集起来,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以数字化农业技术为支撑,助推农业产业从分散走向集约,形成完整的农业生态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普东村无人机作业
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强链发展,是启东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共性特征。
启东市合作镇新义村葡萄园大棚航拍
启东市合作镇新义村是南通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新义村党总支书记邱洪琴自豪地说,她们村只缺劳动力,不缺挣钱门路。这样的底气来自于村里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大刀阔斧地推进土地连片整治和规模流转,村里引来了总投资1.5亿元的十里阳光葡萄园项目。这是启东目前规模最大、产出最高的葡萄园,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
现在,村民仅葡萄园土地租金一项,每年就能获利80万元。葡萄园还向村民提供包装、套袋、修剪果树等基础岗位,村民来打工又能多一份工资收入。村里还建起了冷库,打算发展冷链深加工、葡萄酒等衍生产业。
新义村村民杨建芳已在葡萄园务工两年
新义村村民杨建芳已经在葡萄园务工两年,说起葡萄园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她笑得很开心:“从这里开园以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干,一天也有100来块钱,加上土地周转也有租金,兜里的钱多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农民都很开心。”
启东市合作镇党委书记陆琛杰接受江苏广电采访团采访
合作镇,是中共启东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启东红色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镇党委坚持生态、产业、富民“三个优先”,把农旅融合作为产业培育重点,通过项目带动、多产融合,培育打造了葡萄、樱花等农旅龙头项目,合作镇实现由传统农业镇向农旅生态镇的转型。
启东市合作镇党委书记陆琛杰说,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合作镇的发展方向就是农旅融合,通过产业带动,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到全镇产业链中来,最终实现大家共富。
头雁领航、赛马东疆。今年初,启东出台“党建引领、兴业强村”14条措施,全市镇、村两级党组织随即开展一系列强村富民行动,以14条措施为引领,确立了党建牵头、部门抓总、书记主责、增收为本的总思路。
行走在启东的沃野乡村,采访团看到,这里的村镇正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发展“一村一品”,聚力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启东富民样本,美好的前景令人无比期待。
(江苏广电总台“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南通报道组/王卫刚 方曦 曾婧 刘天洪 陶越 程琳超 郭臣佳 赵娣 张雪 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