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连中原,东接江浙。巍峨黄山屹立南部,滚滚长江穿流而过,滋养着精英荟萃,文脉悠长的江淮大地。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份,去年,安徽省用创新引领,交出了优秀的答卷:2022年,安徽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5045亿元,跻身全国前十。江苏新闻广播系列报道《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中国式现代化调研行》今天带您走进合肥,看安徽如何用创新谋发展,跑出发展加速度。
讯飞工作人员:“请以江苏科技发展为主题,写一首赞美诗。”
讯飞人工智能:“江苏大地春常在,科技发展显辉煌。江南水乡韵尤在,创新之风吹绿浪......”
正在读诗的,是安徽省合肥市企业科大讯飞推出的星火认知大模型V2.0版。这款于今年8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拥有逻辑推理、代码能力和多模态等能力。科大讯飞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员孙雨琛介绍,既有辅助程序员智能高效工作的智能编码助手iFlyCode1.0,能够进行视频创作的讯飞智作2.0,能够“零门槛”写应用的教育数字基座。此外,科大讯飞还和华为联合发布讯飞星火一体机,为每一家企业提供专属的大模型,联合打造全国产化算力底座。
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声谷,有很多关于声音的高科技企业。一款可以实现人工智能交互的鼠标,就是咪鼠科技的拳头产品。
作为全国第一个以“中国”冠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正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着力建设世界级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咪鼠科技是中国声谷孵化企业之一,随着“中国声谷”产业链和惠企政策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规模也越做越大,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亿元。合肥高新区推进中国声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王旷:“每年省、市配套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国声谷企业发展。一是研发补贴类。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和研发产品产业化方式,按照企业项目投入的30%给予上限500万元支持;二是应用场景类,三是资质奖励类,包括高层次人才奖励、房租补贴,融资贴息。”
科大讯飞的迅猛发展、中国声谷的产业集聚,是安徽通过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缩影之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正是安徽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如今,其中七个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千亿元。
目前,安徽合肥拥有蔚来、江淮等6家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9%。8月28号,“蔚来中心·合肥新桥产业园”开业。该中心是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一部分,直接融入制造基地的清洁能源体系中。蔚来合肥区域总经理余东明:“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不仅有着更高端制造水准,还在自动化、智能化、环保等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年设计产能达到30万台。安徽打造了良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从各方面给予相关企业很多支持,非常适合蔚来的长期发展。”
新产业有新抓手,新发展更有新突破:除了发展新兴产业,制造业转型同样在走“新”路。从国内第一台VCD到白色家电产业集群,“安徽制造”曾经有自己的骄傲。今天,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中,就有1台是由安徽制造。
智能化流水线上机械臂上下翻飞高效完成各道工序、“虚拟IE工程师”智能派工、机器人实时监控生产能耗……走进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在“工业大脑”的指挥下,制造过程正在变得集约、高效、绿色。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总经理汤志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客户未来需求,同时也对各级供应商原料、产能、库存进行实时地感知,灵活地调整我们的采购、订单计划,从而保证我们的订单交付。”
科创和制造齐头并进,去年安徽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5045亿元,跻身全国前十。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发展要实现突破,靠什么?安徽的答案是:抢占前沿,不断创新。
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前沿技术。近日,由安徽省国盾量子研发的“祖冲之号”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其性能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记录。国盾量子高级专家 谢树欣博士:下一阶段,我们的开发目标是新一代更大规模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生态建设方面,希望有更多软件应用需求的伙伴或是高性能的量子计算机接入,推动量子计算在应用层面形成生态圈,争取让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应用落地中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安徽出台一揽子人才政策,不断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2022年末,安徽共有科研机构7267个,专业技术人才4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7万人。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雄厚的人才队伍,是安徽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信心和底气,安徽省经信厅厅长冯克金:“到2025年,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国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8月20号,安徽省印发《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一体化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怎样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 窦瑾坦言,安徽需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推动全省域‘融圈进群’。发挥好长三角引领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枢纽作用,打造链接东中部地区的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形成双向联动、向海而兴的新格局。用好科创与制造同频的优势,走创新驱动、以强促大的产业发展新路。”
今年上半年,沪苏浙在安徽投资3652.1亿元,占外省投资的56.2%。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曾经的“苏浙好邻居”正变成给力的“长三角合伙人”。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安徽正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奋进新征程,创新潮涌安徽,七千万江淮儿女正乘风破浪,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中国式现代化安徽新篇章。
(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索浩阳 安徽台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