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南京论坛2023”在南京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为期两天。
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学者和嘉宾与会,旨在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传承的时代议题,多学科、多角度地探索合作新机制、新方案,贡献更多学术新见、理论前瞻和决策支持。
从南京发出更强“亚洲声音” 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江苏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赵岩在致辞中表示,“南京论坛”致力于在亚洲文明之间开展对话、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探究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共同方向,既是促进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增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希望“南京论坛”高点定位、高位发力,积极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高端对话平台,努力成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智库、思想库。
南京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王立平介绍,自2015年起,“南京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影响力和传播力逐渐增强,成为与“北京论坛”“上海论坛”“天津论坛”并肩的重要区域性国际学术文化交流论坛,为促进亚太地区合作共建作出重要贡献。南京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歇,接下来,南京将继续以科技之力助推文化名城,向世界讲好发生在南京的中国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代表南京大学和论坛组委会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南京论坛”是南大推进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立足亚太、聚焦热点、推进合作”为宗旨。今年,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准确点出了亚太地区各国未来合作发展的关键。希望亚太地区各国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携起手来,尊重历史、直面当下、放眼未来,以东方智慧共同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为实现亚太永续和平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在讲话中阐述了文明开放合作的重要性。他说,当今世界面临复杂挑战,应力求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科技文化沟通交流,达成共同见解。当下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希望能够通过“南京论坛”加强国际合作,在文化交流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校长张倫昑介绍了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淑明女子大学与时俱进,通过举办数字技术培训和论坛,重视提升数字技能,加强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
“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亚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副校长金星奎举了一组例子,在人工智能发展、科学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南京大学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韩国首尔大学近年也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期待在“南京论坛”共同探讨交流,为推动亚洲繁荣、促进人类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文明、科技、共同价值” 探讨全球危机、机遇与方案
本次南京论坛组织了主旨演讲、分论坛等交流对话形式。其中,主旨演讲由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主持。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夫·汉考克以“人工智能与未来的传播”为题,从信任问题、人机合作、理解智能三个方面介绍斯坦福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阐述了人工智能对于传播产生的影响。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稻畑耕一郎以“风土与文明”为题,基于中华典籍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阐释了“风土”“文明”等概念内涵以及风土与文明、生活、天下之间的关系。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以“张謇与苏商精神”为题,对以张謇为代表的五大苏商精神进行提炼,将其概括为爱国爱乡情怀、开拓创新意识、务实低调风格、精良细致品质、崇文重德禀赋。他表示,苏商精神在当代仍应大力传播与弘扬,以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以“区域公共产品的形成肌理与影响”为题,阐释了区域的形成过程以及区域公共产品的重要性,分析了区域公共产品的复杂性、静态性、封闭性等多元特征,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提升路径等进行了探讨。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以“文献与文献学——中国,东亚,欧美”为题,基于对文献学、文学和古典学等术语的考证与比较,阐述了文献学的关键概念、研究范式、学科实践与重要意义,指出了文献学的学科生命力与发展空间。
探索合作新机制、新方案 促进城、校、企共生共融
除主旨论坛外,本次论坛还紧扣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前沿议题,设立了“文献、考古与亚洲文明”“亚洲古代的文化与贸易交往”“创新突破与亚洲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亚洲文化交流”和“企业家精神与亚洲的经济发展”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谈哲敏主持。论坛期间,南京大学还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通讯员/李烨婧 朱安琪 图源/南京大学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