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镇江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来抓落实,坚持集聚资源要素,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9.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位于镇江新区大路镇西戴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田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林网郁郁葱葱、生态环境优美,一望无垠的农田里,现代农业丰收画卷呈现在眼前。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西戴村先后分五期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投资近450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包含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七大方向。目前这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即将完成验收。
大路镇西戴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蒋玉峰表示,平整后不仅土地利用率变高,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防洪排涝这些方面的功能,也都得到了较大提升,达到了高标农田最基本的要求。
据了解,镇江新区大路镇西戴村共有460亩左右,在高标准农田改造之前,这里旱地、水田纵横交错,其中一半以上的旱地被抛荒,而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村里不仅把原来零碎的土地归拢到一起,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节省了农户的耕作时间和费用。据介绍,大路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增产粮食200万公斤,可节约成本20万元。
“在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规划,把这里作为示范区进行了整理,然后把这一块全部进行了平整。目前共分割了8个区块,割田成方之后,把原来零碎的土地归拢到一起,各村民小组的土地也都整合在一起了。”蒋玉峰告诉记者,460亩左右的土地,正常两天左右完成收割,灌溉也很方便,一个大排涝站,加上一个补水站,就能把整个片区全部进行灌溉。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建设高标准粮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仅能方便农民种植,还能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壮大新型农业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挖掘内需消费潜力、增强村庄治理活力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2022年1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项目已进入市级验收环节,2023年度的3.79万亩建设任务也正狠抓项目进度,保证新建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杰文表示,目前镇江还有约35万亩农田,没有建成高标准农田。计划到2028年,永久基本农田要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把农田建设向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来源:一起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