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石湫街道位于南京南部,生态环境优美,山水交融,北有延绵的西横山脉,南有浩渺的石臼湖,中有俗称“金腰带”的东西13公里长的环山河风光带。近年来,石湫街道持续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建设、净化文明乡风上发力,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融媒体行动走进南京溧水石湫街道,探寻藏在画卷里的振兴“密码”。
记者走进溧水街道向阳村,一片片翠绿的田野映入眼帘,一簇簇绿油油的水稻迎风摇曳,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向阳村种粮大户徐辅金正在稻田里除草施肥。
他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黝黑的脸庞露出了灿烂笑容。目前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这个时期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水稻最后的结穗率。徐辅金介绍,自从村里办了专业合作社,统一规范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徐辅金说:“在没有合作社之前,我们农户种植的程序步骤都是比较乱的,大家灌溉用水也没有计划,这其实对水稻种植是有一定的危害性的。如今,我们的稻田在合作社管理范围内,可以充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所以产量也提升了不少,最多的时候一年能赚30万元。”
徐辅金所说的合作社是向阳村成立的南京飞阳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向阳村党总支书记黄平平刚到村里任职,他认为,想要摘掉市级贫困村的帽子,成立农村集体合作社是关键。将村内大量闲置土地流转至经济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统一协调、统一分工与统一耕种下,土地被分为两种有效的运营方式——一种是合作社雇佣一批种田好手精心耕种水稻3365亩,另一种是种植高杆白菜、萝卜、辣椒、菜瓜等特色蔬菜达100多亩,为制作别具风味的“向阳小菜”专辟一方良田。黄平平介绍,目前,向阳村打造了10多个产品种类的“飞阳小菜”,带动40多名赋闲妇女再就业,实现年产值约54万元,带动人均增收1万多元。
黄平平说:“在我们这里制作小菜的都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她们可能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做小菜确实很厉害、很地道,所以给她们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将小菜进行规模化生产,既能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也能将我们的小菜名气打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石臼湖畔的向阳人来说,碧波浩荡的石臼湖不仅仅是优美多彩的“风景地”,更是灌溉良田、滋养水土的“母亲湖”。近年来,石臼湖逐渐成为城区游客放松身心、尽享自然的好去处,“天空之镜”也成了向阳村生态旅游的主打名片。旅游热的兴起,也为石臼湖生态环境维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向阳村组建了绿化服务队,以村集体为平台,承接村内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石臼湖沿线绿化维护,带动村民就业50多人,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同时也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村民汤玉琴感受颇深:“原来农村的环境差,有乱堆乱放的现象,自从有了绿化队以后,他们会定期打扫,我们家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走进石湫街道上方村,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一户户整洁美观的庭院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方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当地通过打造古银杏展览点、健康步道、昆虫博物馆等特色旅游项目,推动休闲旅游业越来越红火。古村落有了新发展,民风也有了新转变。自2017年开始,上方村将村规民约的制定推广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17个自然村内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工作,成为基层共治共建工作的有效推手。
上方村党支部副书记卢旭介绍,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方村充分发挥4支党支部队伍作用,借助“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名嘴说事会”三大平台,形成“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共识。同时,还会定期组织村民学法,邀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举办讲座,激发群众学法热情,提高普法效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和美乡村画卷。
说大地丰收的欢喜,听生活幸福的甜蜜。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
融媒体行动
正在进行,敬请关注
(江苏新闻广播/彭迪帆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