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共有的乡韵
风正一帆,戏曲分享博主:
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的“老”和“新”
有幸在现场观看了今年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多剧种轮番展示,无论是国风雅韵的京昆还是各具特色的地方剧种,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场看完,回味满满,晚会上的“老”和“新”意蕴悠长。
“老”有两“老”,一是老练名家齐登场,诸如锡剧名家周东亮、扬剧名家李政成、苏昆剧名家王芳、黄梅戏名家杨俊、淮剧名家陈澄和京剧名家杨赤等人轮番献艺,以各自在舞台上几十年来积淀的精湛唱腔和招式,让大家一饱眼福;二是传统剧目放异彩,今年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薪火相传”环节安排了京剧《骆驼祥子》,这部皮黄名作诞生于1998年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是江苏省京剧团的代表性名作,今年是首演25周年,这次中秋戏曲晚会不仅请来了首演两位主演黄孝慈、陈霖苍的徒弟高飞和黄金朝演出经典名段,还请来了“二度梅”陈霖苍老师到现场,回忆往事寄托众望,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新”也有两“新”,一是梨园新人展英姿,这次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上不仅有师辈,还有很多年轻的力量涌现出来,第七代锡剧传承人蒋静怡带来的《双推磨》沁人心脾,南越新声王柯边带来的戚派《楼台会》如痴如诉,京、昆、锡合演的武戏集锦向大家展现了新一代江苏戏曲力量的壮志勃发。二是新编剧目绽芳华,戏曲的发展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这次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还邀请了近年来新创排的剧目让大家欣赏,例如由扬剧名家李政成和扬剧青年演员彭楷仪带来的新编扬剧《郑板桥》,将传统程式融入到新编剧目的表演中,同时又融合了舞蹈元素,加上两位的精彩演绎,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戏曲传承既要有“老”,更要有“新”,相信未来的江苏戏曲定会 “老”“新”聚首齐发力,守正创新有作为!
不务正业王正业,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在读:
昆曲不必硬接地气,地方戏也不需要刻意追求雅
拉魂腔,一个流传于苏北皖北鲁南豫东交界处的剧种,第一次听到是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段黑白电影《武训传》里的片段,唱的是拉魂腔,剧情类似于《游龙戏凤》(《梅陇镇》),一男一女两个演员各持乐器像是南京白局、苏州评弹一样的曲艺形式演出,用淮海地区方言,勾起了我对这个剧种的好奇。但戏曲,尤其对于非母语区的观众,不走进剧场很难感受到它的魅力。
很高兴,今年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让我有幸在现场欣赏到了拉魂腔。青年演员白雪演了《樊梨花》,刀马旦英姿飒爽,但对我来说不够稀奇,不是说它不好,而是类似的内容我并不陌生。相比起来,青年演员于秀芳的柳琴戏《喝面叶》、梅花奖王晓红的柳琴戏《王小赶脚》、以及梅花奖许亚玲的淮海戏《皮秀英四告》更能够吸引我,这三个剧目有个共同的特点,足够的乡土,足够的“俗”,有质朴的属于自身剧种特色的美。
《喝面叶》里的梅翠娥在回家路上,采一朵火红的石榴花戴头上,回家蒸馍馍,一个爱美的农村小媳妇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蒸馍馍”也很好地体现了地域特色。
《王小赶脚》是演了二姑娘回娘家路上的一大段独白,开头“六月里三伏好热的天”和后面一句“怎么浑身发酸嗨俺不愿意动弹”结合起来,伏天里人发懒非常贴切生活。
《皮秀英四告》里皮秀英与丈夫重逢,几句“想吃干的打油饼 想吃稀的切面汤,想吃酸的滴点醋,想吃辣的加生姜,酸甜苦辣不想用,鸡蛋鸭蛋用油汪,分外抓上两把糖”,听得人在发馋,如果不是有足够生活体验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词,更唱不出这样的曲。这就是拉魂腔,来源于民间,反映民间生活,也扎根于民间。它与淮海这片土地的乡风乡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脱离剧种本身特色去一味追求“雅”,只会不伦不类。
这篇文章的最后定题为“昆曲不必硬接地气,地方戏也不需要刻意追求雅”,其实还是希望各个剧种都能够实现自己剧种的文化自信,昆曲的特色在于“雅”,花雅之争中落败,又在新世纪重生,延续它本身变革的方向也没有脱离“雅”,试问一口白话文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还能否成就昆曲之美?同样,地方戏曲反映了地方特色,没有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雅”而抛弃自己的“俗”,独具特色的“俗”是才是地方剧种的立命之本。守正创新,是百花齐放,而不应该是只有一种颜色的调色板,我们有348个剧种,就应该看到348种色调各美其美!
青衫何渡,街道基层工作者
美美与共 难忘今宵
“今夜月明人尽望,盛世梨园谱新章”,一片欢腾中,2023年中秋戏曲晚会开场了。对于我来说,期盼每年的中秋戏曲晚会似乎已成习惯,再次与演员们“台上台下见”,更添一份沉浸其中的喜悦。
2023年的晚会,依旧保持“百花齐放”的特色,为观众献上一场包含了京剧、昆剧、苏剧、越剧、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丹剧等多个剧种的饕餮盛宴,大开大合有之,细腻动人亦有之,雅俗共赏,尽显江苏戏曲“多样之美”。
年轻演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武戏集锦”环节,吕廷安饰演的高宠把一支【石榴花】唱得高亢激昂,他双臂平伸,一腿向前方踹出,同时身向后仰,完成“射雁“的动作,快速有力;刘金定的扮演者方舒卓,各种程式化动作衔接流畅舒展,游刃有余,干脆利落的下腰接枪显示出一个女将的英勇和机敏,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因表演时两人都需要扎着沉重的靠旗,演员的体力消耗也非常大,但两人台风稳健,有张有弛,展现出轻盈蓬勃的青春之美。
诚然,学生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近些年来常提“守正创新”,京剧《骆驼祥子》中的“初代祥子”陈霖苍老师说到师生传承时,也动情地对“传承版祥子”黄金朝说:“金朝,这辆车交给你了!在京剧大道上拉稳拉好,奋力奔跑!”
“前路漫漫亦灿灿”——希望年轻演员如同师长期待的那样,珍惜每一个舞台,脚踏实地,潜心学艺,为戏曲的传承发扬“跑”出一条路来,无论崎岖还是平坦,都永远走在路上。
此外,晚会邀请了十几位梅花奖得主,演绎作品中的经典选段,精彩纷呈。苏剧《绣娘》开场时,从丝线中穿出一双双灵巧的手,这是把绣娘在湖边刺绣的生活场景搬上舞台,可以说是一种提炼艺术美感的尝试。“波淌金,水潋滟,鱼儿跃,珠花溅……”王芳老师一席深色旗袍,浅色丝巾随着手部动作,上下翻飞,远远一看好似墨染流云,配合着软糯的唱腔,典雅而温柔,唱尽江南风韵。去年晚会在电视上看了一段,念念不忘,今年终于“圆梦”看到了现场——此番我也沉浸在这太湖的柔波里了。作为戏迷,我更期待王芳老师能带着更多苏剧好作,让南京观众一饱眼福,同享经典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杨赤老师压轴出场,对观众道歉,说身体有恙,但还是给大家唱了两段儿——非常诚恳,敬业,且可爱,希望他下次养好嗓子再来,到时候唱个过瘾,大家也听个过瘾。
“天上一轮美满,地上万里璀璨”,此次晚会,兼具了多样之美、青春之美、传承之美,经典之美,美美与共,真令人难忘!
花椒,一枚致力于研究生活的研究生:
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我,与戏曲相识已逾二十年之久。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在电视机前守着每天的越剧节目,心里便种下了一颗小小的戏曲之苗。来到南京求学后,我有了更多走进剧场的机会,能够去现场感受更多不同的剧种,也渐渐爱上了这种百花齐放的戏曲艺术。一个人求学在外,有时难免想家,于是我可能会买一张戏票,走进剧场,去听一听来自家乡的声音。
在江苏这片土地上,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诞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很高兴在这次中秋晚会上,我听到了我的家乡戏——越剧,这让我颇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当然其它节目我也十分喜欢,相信它们也是一些观众的家乡戏,是他们的乡音。坐在观众席,跟着身边的人一起拍手叫好,在这个团圆的节日,心情也不自觉热闹起来。“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瑰宝,是全球华人共有的乡韵,将我们整个民族牢牢联结在一起。
季洪亮,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植物设计师、高级茶艺师:
1.结构合理,启承跌宕,张弛有度。开篇和结尾场面宏大,分段逻辑清晰,很好地带领观众随着表演的内容起伏。
2.戏曲种类多样,名家荟萃,精选名段。众多剧种,剧种的代表性名家和名段,将观众带入了一座五彩缤纷的戏曲花园。从视觉和听觉上带来一场艺术和文化的“饕餮盛宴”。
3.舞美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灯光配合到位,电子大背景、舞台道具的点缀、配角的穿插等都极好地配合了戏剧表演的主题,且不喧宾夺主。
4.坚持了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既有传统剧目,也有创新剧目;既有名家,也有新秀。
5.观众审美在线,情绪热情饱满。时而掌声雷动,时而叫好声在耳,将晚会由一个高潮带动到另一个高潮。
6.表达了美学内涵的丰富,促进着各剧种情感的共通与互融。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体现了跨越时空、绵亘古今的团圆融合的文化内核,这是民族历史的沉淀,是文化价值和传统美学的绵延,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
陈钻,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
盛世中华,梨园璀璨,一年一度的江苏中秋戏曲又落下了帷幕,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叫好声不断。名家新秀共同为大家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省内优秀的青年演员齐登台,新时代的青年戏曲工作者用他们的艺术功底向大家展示了江苏的戏曲的传承和希望;而梅花奖演员李晓旭、单雯等一出场,便用精湛的演技醇正的唱功打动了台下观众;当周东亮、王芳、李政成、陈澄等江苏戏曲领军人物登台,他们用浑厚的艺术涵养和舞台经验,彰显出江苏戏曲的强大和繁荣,也为青年演员作出了表率。蜚声全国的名家杨赤吴凤花杨俊梅院军出场直接将晚会推向了最高潮。
作为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七年的江苏品牌文化活动,今天的晚会再一次向大家展示了江苏戏曲文化的华丽风姿和传承创新。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戏曲大省,自古以来就展现了不凡的实力,600多年前百戏之祖昆曲诞生于昆山,吴侬软语水磨腔调沿着运河水传唱至今;200多年前四大徽班从扬州启程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最终融合发展成为国粹京剧,更有极聚江苏特色的锡剧、扬剧、淮剧等本土地方戏在这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江苏这片文化的沃土也诞生了梅兰芳、周信芳、筱文艳等戏剧大师。新时代的江苏戏曲工作者,将继续守正创新,不断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江苏力量!
感谢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节目组,第一次现场观看戏曲晚会,非常开心,如此盛会,不枉我特意从杭州赶来。节目单安排得非常好,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剧目外还安排了一些新折子。晚会布景灯光很美,武戏非常精彩,每个演员的基本功都很扎实,气息很稳,服饰化妆也很漂亮。感谢晚会让我同时见到这么多梅花奖的名角们,吴凤花、单雯、龚莉莉、陈澄、李晓旭、杨赤等名家更是让观众听得大呼过瘾,吴凤花、李晓旭身段非常漂亮,身为杭州人我却没看过越剧,这场晚会令我产生了想看一下越剧的想法。单雯嗓音依旧甜美清亮,曲牌步步娇很好听。终于听到了杨赤老师的野猪林。李老师的桃花宫表演得非常精彩。还有柳琴戏、丹剧、淮海戏都是我之前没见过的剧种,第一次见到也是挺有趣的,只是每个剧种的时长有点短,没看够。明年中秋期待更丰富的节目。
小鱼,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
9月22日晚7:30分,江苏省2023年中秋戏曲晚会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隆重上演。演出开始前15分钟,剧场里就已经坐了很多观众,不仅有许多老年人,也有很多年轻的观众和小朋友。
晚会时间不长,但内容很丰富。有源远流长的戏曲剧种、灿若星辰的名家大师,也有层出不穷的经典名作和声名卓著的戏曲院团。整台晚会云集了京剧、昆曲、苏剧、扬剧、锡剧、淮剧、丹剧、越剧、柳琴戏、淮海戏、黄梅戏等众多戏曲剧种,由来自省内甚至全国的各位戏曲名家为观众呈现了一台百花齐放的戏曲盛宴!
整场演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昆曲《牡丹亭》、扬剧《郑板桥》、锡剧《苏东坡》几个节目了。昆曲《牡丹亭》由单雯饰演杜丽娘,单雯老师依旧非常美丽优雅,从唱腔到做功,都好像戏文里的杜丽娘走了出来一样,作为观众能够看到如此精致的一个节目,是非常之幸福的!扬剧《郑板桥》是一部刚排演出来的新编戏,此次在中秋戏晚上看到这个节目非常惊喜,也令人眼前一亮。节目选取了一段非常俏皮与活泼的戏,扬剧名家李政成老师的生动演绎,丰富了郑板桥这个人物的血肉,短短几分钟就可以窥见整部戏的精彩程度,也很期待后面能够走进剧场观看。锡剧《苏东坡》中,由周东亮老师扮演的苏东坡一袭长袍,手持酒杯,为我们演绎了水调歌头的诗词意境,配合着柔美的伴舞,令人赏心悦目,是视觉和听觉的极致享受!
跨越千里,为戏而来!江苏省中秋戏晚依旧不辜负期盼,精彩绝伦,让观众看到了戏曲的百花齐放与代代传承,也希望以后的晚会能够多多邀请各剧种的名家带来经典唱段,借用扬剧《苏东坡》的戏词:但愿戏长久,千里共婵娟!
杨一,喜欢戏曲也喜欢蹦迪的90后工程师
盛世中华,梨园璀璨,一年一度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又落下了帷幕,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叫好声不断。名家新秀共同为大家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省内优秀的青年演员齐登台,新时代的青年戏曲工作者用他们的艺术功底向大家展示了江苏戏曲的传承和希望;而梅花奖演员李晓旭、单雯等一出场,便用精湛的演技、醇正的唱功打动了台下观众;当周东亮、王芳、李政成、陈澄等江苏戏曲领军人物登台,他们用浑厚的艺术涵养和舞台经验,彰显出江苏戏曲的强大和繁荣,也为青年演员作出了表率。蜚声全国的名家杨赤、吴凤花、杨俊、梅院军出场直接将晚会推向了最高潮。
作为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七年的江苏品牌文化活动,今天的晚会再一次向大家展示了江苏戏曲文化的华丽风姿和传承创新。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戏曲大省,自古以来就展现了不凡的实力,600多年前百戏之祖昆曲诞生于昆山,吴侬软语水磨腔调沿着运河水传唱至今;200多年前四大徽班从扬州启程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最终融合发展成为国粹京剧,更有极聚江苏特色的锡剧、扬剧、淮剧等本土地方戏在这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江苏这片文化的沃土也诞生了梅兰芳、周信芳、筱文艳等戏剧大师。新时代的江苏戏曲工作者,将继续守正创新,不断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江苏力量!
盛小華,戏迷观众
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全国各大省会都会推出精彩纷呈的庆中秋晚会。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舞台艺术和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有幸在南京荔枝大剧院观赏了昨晚美的、震撼的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曲目,这次还欣赏到我之前不太接触过的淮海戏、柳琴戏、丹剧。这些作品除了曲目的精华本身,还加入西洋乐器的多层次伴奏,显得更加音乐化了。这样的形式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秋这个传统佳节期间散发迷人而隽永的光彩。
江苏是戏曲大省,昆剧、锡剧、扬剧、淮剧、苏剧等剧种丰富,流派纷呈。本场晚会名家荟萃,梅花盛开,集中展示了老中青三代薪火相传及当代江苏戏曲的璀璨风貌。这些表演艺术家们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人钦佩。
一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精彩纷呈,尤其是江苏各剧种领军人物齐登台,带来了优秀新编戏曲剧目选段,彰显了江苏戏曲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和繁荣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江苏戏曲各剧种的地域特色也从中感受到深厚的内涵。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形式,在其艺术传承过程中,通过“新编”的方式展示与凸显戏曲艺术传承的姿态和立场。
本次晚会中新编剧目苏剧《绣娘》、锡剧《苏东坡》、扬剧《郑板桥》、淮剧《范公堤》选段,选取的唱段悦耳动听、各位艺术家的表演真挚动人。本次晚会一方面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让戏曲艺术“与时俱进”,由锡剧王子周东亮带来的锡剧《苏东坡》选段具有非常浓厚的古典韵味,与符合当代审美的舞蹈、舞美灯光相得益彰,不同艺术门类的有机融合在舞台上呈现出整体的空灵悠远风格。另一方面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新编戏曲“尊重传统”,由苏剧表演艺术家王芳带来的苏剧《绣娘》,以适应现代人物形象装扮的“披肩”作为传统戏曲“水袖”的替代,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加以现代化的创新,十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希望能够看到当代优秀的新编戏曲剧目,永葆活力、代代相传,并且在各位戏曲艺术家的努力之下开创属于本时代的新编戏曲经典。
季煜涵,南京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生
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看得我心潮澎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场观众掌声雷鸣,我还听到旁边的小朋友说戏曲这么美这么好看哇,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看到传统戏曲文化在新老交替之间不断守正创新的传承和全面多元化发展让我深深动容。欣赏到各位名家老师和青年新秀的唱念做打让我如痴如醉。
最让我动容的是晚会特别环节,老艺术家带着弟子回顾京剧《骆驼祥子》的创排过程。看到传统京剧从业者们新老传承的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让我热泪盈眶。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为之自豪。
宋钰,南京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生
大幕刚一拉开,我就被这次中秋晚会的舞美以及演员所深深吸引。观看过程中,我一下就想到这样一句词:美美与共,美如画卷。正如台上演员们的表现,无论是他们的唱功还是身段都让人如痴如醉。
可能很少会有人关注到他们幕后的努力以及辛酸。我从小就读于江苏省戏剧学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所以更能理解到台上演员的幕后辛酸。在我看来舞蹈和戏剧是相通的,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回报,正如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
陈莉源,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
今天的戏曲晚会让我从视觉上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梨园盛世乐章。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越剧《梁祝·回十八》选段,《梁祝》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剧目,再加上吴凤花老师的魅力演绎,就让这段《梁祝·回十八》显得非常精彩。
我十分期待新时代的戏曲人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今天的晚会也让我接触到许多平常不太了解的剧种,希望以后能多有类似的戏曲晚会,为各个剧种提供交流促进的机会,让盛世梨园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龙海云,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2023中秋戏曲晚会的编导和舞台内容都非常用心和美丽。从传统大戏到新编戏,从梅花奖演员到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都非常优秀,整台节目让人应接不暇。本次晚会新编戏的部分非常走心,扬剧《郑板桥》中借郑板桥之口描绘扬州风物,由此来塑造人物,这让我联想到,艺术在传承中仍然来自生活,扎根于生活,仍然在彰显一个剧种的活力。观戏赏月,古今同怀,这正是戏曲晚会非常浪漫的地方。
杨天骐,南京师范大学俄英双语专业学生
我平时就很喜欢看戏,这次能在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上看到如此多的剧种,感到非常高兴。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我非常喜欢戏曲。在这台演出中看到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演员和名家的演出,整个舞台的灯光、造景、舞美都让我非常震撼。
陈思敏,南京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生
看完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个剧种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晚会的舞美设计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真切的身临其境!锡剧《苏东坡》令我印象最深,这个节目的舞美设计,包括演员的服装和舞蹈动作,又青又绿,真可谓是一幅优美的山水图。非常震撼!
部分评论来源:江苏网络文艺观察、交汇点新闻
更多精彩评论持续更新中......
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将于中秋节当晚黄金时间在江苏卫视以及荔枝新闻、我苏网、大蓝鲸客户端、梨园漫步新媒体矩阵等平台同步播出,并通过江苏综艺频道、江苏教育频道、江苏国际频道和江苏新闻广播、江苏交通广播网、江苏文艺广播等传播渠道,为广大观众听众呈现晚会精彩内容,欢迎收看收听。具体播出时间见下图。
2023江苏中秋戏曲晚会
梨园薪火 时代华章
9月22日19:30
江苏广电荔枝大剧院
指导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省演艺集团
承办单位
江苏文艺广播FM91.4/AM1053
江苏省京剧院
来源:公众号梨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