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高新区是国家火炬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排名第51位。今年以来,通过大项目突破、企业科技创新、上市培育等路径,加快构建企业创新梯队格局,让大企业成为创新发展“领头雁”,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生力军”,新增企业成为“源头活水”。
前不久,位于连云港高新区的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大口径岸基智能装卸臂”顺利通过国产化鉴定,历时2年多,产品完成了整体常温性能试验、低温性能试验和“低温旋转接头、紧急脱离装置、快速连接装置”三大核心部件型式试验,其中旋转接头在零下196摄氏度超低温液氮环境下通过了40万次的动态性能测试;紧急脱离装置可在5到10秒内紧急关断切断阀,并能在2秒内迅速使船舶与装卸臂分离。这项技术真正填补了国产化行业空白。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为周介绍:“我们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可实时定位,然后还有我们的一个控制系统,视觉识别的控制系统,我们做的联动机构进行一个驱动,能达到我们无人操作,这个目前这项技术是当时我们在工信厅的鉴定下,目前是国际领先的一个技术。”
连云港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近年来,智能装备制造“一区一战略”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据统计,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半壁江山。
集群化发展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园区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发展方向,引导链主企业协同链上中小企业,联合推进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打造以天明、鹰游、日出东方等链主企业为龙头,远洋流体、天邦科技、如年实业等40多家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四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焊接机器人是我们专门用来焊接鹤管地柱的,是我们今年技改项目的一个部分,这个焊电机器相比较以往的人工焊接,精度高,效率高。同时他还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量。我们焊接机器人它至少能够替代3个工人,效率的话应该再提升50%以上。”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邱跃介绍说。
为了把产业和科技、金融结合得更紧密,把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得更顺畅,高新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构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联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我们现在企业现在紧缺的就是分析化验检测的人员,还有质量体系的人员。产权合作对我们企业社会服务能力和研发水平,生产能力是一种质的提升,通过产权合作解决人才需求短缺的问题,产权合作是校企共同培养紧缺人才的有效途径。”江苏奇星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少雨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