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记者获悉,近日,继入选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后,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又在太湖三山岛上观察到了10只琉球山椒鸟。
琉球山椒鸟过去三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零星出现过,且一般出现在冬季,为何在秋季会出现在苏州?苏州鸟类调查员结合琉球山椒鸟迁徙规律判断,它们在9月份“来访”苏州,可能是为了躲避恶劣天气。
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郑炜介绍,琉球山椒鸟的头至背部颜色为相对统一的黑灰色,胸部及两胁灰色明显较深,额白色较窄,白色眉纹过眼。“当时我们是在三山岛做鸟类监测,在爬山时听到了特别的鸟叫,就留心观察了一下,本以为是灰山椒鸟,用望远镜观测了发现,它们竟然是罕见的琉球山椒鸟。”郑炜回忆道,“我们反复确认了一下,一共10只,当时它们正在树枝上栖息。”
琉球山椒鸟属于迷鸟(由于狂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偶尔飞离正常栖息地而到另一地区栖息的鸟),以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岛,在大陆极为罕见。
郑炜介绍,琉球山椒鸟首次被观察记录的时间是2014年2月,发现于浙江台州。近年来,该鸟也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零星出现过。“苏州对琉球山椒鸟的观察记录共两次,上一次是2020年11月,在太仓发现。”郑炜表示,“它一般出现在冬季,这次出现在苏州的时间是9月份,正值鸟类迁徙高峰期,而苏州又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路线上,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迁徙候鸟前来栖息。”
除了琉球山椒鸟,近些年在三山岛还观察到蛇雕、小蝗莺、鳞头树莺、斑头雁、白腹毛脚燕等少见的候鸟。
三山岛地理位置优越,岛上山岭起伏,树木茂密,是灰脸鵟鹰、凤头蜂鹰等猛禽重要的秋季迁徙通道;多样的湿地、树林生境也为迁徙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是鸟类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停歇和补给站,还吸引了水雉、鸳鸯等水鸟前来繁殖和越冬。
日前,苏州市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评选结果公布,“三山岛多层围隔湿地修复项目”入选苏州市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将鸟类作为生态修复的指标性物种,在营造丰富多样湿地生境基础上,对环境进行严格监测和管理维护。琉球山椒鸟等罕见鸟类的出现也反映出三山岛湿地生物多样性更趋丰富,湿地生态更为向好。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副站长范竟成称,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唯一的淡水岛屿“湿地”,湿地面积516.55公顷,湿地率达68.27%。2007年起,突出自然修复,减少人工干预,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
三山岛湿地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底泥清淤,填出水面后夯实并抛石加固,种植柳树、芦苇等植物,采用复合型围堰营造技术,将湖泊从藻型修复成草型生态系统,修复湿地面积3000余亩,达到防风减浪、抵御蓝藻、提升水体透明度的效果。
“湿地生态修复不仅净化水质成为拦截蓝藻的生态屏障,也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吸引许多鸟类来此觅食,琉球山椒鸟已经是三山岛湿地发现的第183种鸟类,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范竟成说。
(《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苏环轩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