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江苏省甜柿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由南京农业大学柿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改良和培育的柿子新品——太秋甜柿亮相,惊艳全场。
乍看外表,太秋甜柿没什么特别之处,捏一捏,却十分坚硬。用刀切开,果肉橙黄,有一股哈密瓜的清香。南京农业大学杮研究团队博士生曹丽芳介绍,“它成熟之后肉质是硬的,不需要像普通柿子一样,放软才可以食用。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非常酥脆,吃起来像苹果一样,汁水就像梨一样很饱满。”
十多年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渠慎春在一次国际交流中,接触了太秋柿子这个品种,“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柿子的主产地,总体来说,这个区域的气候很适合柿子的生长,但让太秋柿子在这里‘安居’是需要改良和培育的。其中,太秋柿树嫁接需要的砧木就很难找。”
南京农业大学柿研究团队教师余心怡介绍,柿子的常用砧木为君迁子,但以太秋为代表的优质甜柿品种与君迁子不亲和。团队首先选用了全国通用的广亲和砧木——大别山小果甜柿,但该砧木在江苏地区表现生长势弱、抗病性较差、丰产后树势衰弱较快。
“那几年,我们常常在全国各地的山间‘游荡’,采集野生柿资源,通过生长发育、抗病性、种子易获得性、嫁接亲和性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我们收集了大概52种不同的柿野生资源,然后很高兴,我们在南京地区的紫金山上面找到了合适的砧木,命名为砧木-钟山1号。”
太秋甜柿的培育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突破了3个关键性技术。首先是嫁接砧木的筛选,第二是太秋甜柿污损果的防控关键技术,第三是甜柿矮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开发与推广。
“柿子树太高,一方面影响营养的输送,另一方面采摘难度大。矮化栽培作为果树栽培中一种高效省力化栽培模式,是果树栽培发展的方向。”渠慎春告诉记者,“我们从江苏现有的柿资源中挖掘出全国唯一的矮生型柿子品种-南通小方柿,并利用其作为中间砧,率先在全国研究开发出柿矮化栽培模式,与没有中间砧的柿子树相比矮化50%以上,树体管理省力20%以上。”
李明辉是南京市六合区的果农,他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的太秋甜柿获得了丰收,但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我们太秋甜柿是100亩,亩产正常在5000斤到8000斤,我们是20元钱一个卖,在市场上正常的销售是30至40元钱。”
据介绍,南农大柿研究团队先后在江苏省推广建设甜柿生产示范基地58个,从国内外引进甜柿优良品种32个,经过几年的引种实验筛选,初步筛选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太秋、辉太郎、阳丰、太丰、夕红5个甜柿优良品种。“从今年开始我们慢慢地会发展,大概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慢慢地进入市场,让广大消费者能够饱自己的口福。”渠慎春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