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吴音咏流传,一曲锡韵唱古今——常州锡剧发展成果回眸

2023年10月12日 11:20:33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入夜的半园,灯影摇曳,琴音袅袅,吴语卿呢。在演员的带领下,观众“穿越”进了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中富丽堂皇的御史府,徜徉其间,步移景异,在方卿见姑、翠娥赠塔的经典桥段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主角们的喜怒哀乐,不知不觉也成了“戏中人”。

  古今相映,一曲锡韵,经典咏传。

《珍珠塔》 近园演出。 王锐 摄

  清乾隆年间诞生于常州府治地的锡剧,传承200余年,从一门江南乡土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传扬光大,并不断融入时代特色,推陈出新,形成了气象万千、生机勃发的发展图景。

  传承

  常州是锡剧的摇篮与故乡。从滩簧到常锡文戏,再到锡剧,它始终扎根江南乡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步发展至与越剧、黄梅戏平起平坐,被誉称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

  2008年,锡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州市锡剧院成为责任保护单位之一。2015年,文化部启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首批就包括常州市的锡剧国家级传承人、已经96岁高龄的吴雅童。

  市非遗中心工作组围绕吴雅童身边的亲戚、同事、朋友、学生,通过视频采集、录音、拍照、文字记录等方式,全面深入老先生的工作生活,共拍摄口述片10小时,整理了16.5万字采访记录文字稿,同时邀请吴雅童之子、知名锡剧演员吴小童及早年与他同台的知名演员分别教授表演和演唱技巧,配以原始表演资料,拍摄形成教学片,赶在吴雅童离世前完成了抢救性记录工作,尽全力避免大师的“绝活”成为“绝唱”。

《夕照青果巷》剧照。

  戏曲是一门“角儿的艺术”。“地方戏曲要传承发展,一要出戏,二要出人。”锡剧《夕照青果巷》编剧徐新华说。

  包括被誉为“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的两位大师,常州锡剧人才辈出,从被戏称为“背包戏班”的新华实验剧团开始,沈素珍、杨企雯、丁甲飞、唐成林、许志良、吴小英、居亦琴、刘平鸽、万建焕、王胜标、孙薇、陈鹰、冯玉英、李舒娴等一大批名角薪火相传,而至于今。

  2016年,常州市启动锡剧“第七代传人”招收培养工作,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收学员,对选拔出的16名学员采取“订单式”培养,经过5年学习,经考核合格后进入常州市锡剧院。经过多年磨炼,这批20岁出头的新人已崭露头角,其中的佼佼者,在今年的大戏中得以担纲主力。

  攀高

  2022年9月15日,雄安传来喜讯,常州市原创锡剧《烛光在前》斩获第十七届全国“文华大奖”。这是锡剧剧种首次获得全国“文华大奖”,也是常州市在该奖项上的首次突破,具有历史性意义。

《烛光在前》剧照。

  《烛光在前》以“常州三杰”之一、我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同志的故事为创作原型,以张太雷夫人陆静华为第一主人公,围绕这个极其平凡又极其伟大的“母亲”形象,折射出张太雷为信仰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光辉。

  用地方戏曲演绎现代故事,是一次大胆的突破与尝试。“以往锡剧擅长表现传统的才子佳人题材,《烛光在前》以创新方式,完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探索和拓展。在题材选择上,我们在整个戏曲界都是走得靠前的。”常州市锡剧院院长、陆静华的饰演者孙薇表示,《烛光在前》的成功为常州锡剧院的艺术创作打开了全新思路。

  突破的胆气也来自常州市日臻完善的舞台艺术创作生态体系的支撑。201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方案》,逐个击破院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堵点。2021年,常州市又创新制定《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员额制”测算管理实施办法》,按照人员规模对市属院团进行总额动态保障。此外,市委宣传部专门出台《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扶持办法》,市文广旅局联合市财政局在全省较早设立了市级艺术基金,与上级政策形成有效衔接,构建起了国家、省、市三级文艺政策扶持体系。

  包括常州市锡剧院、溧阳市锡剧团、武进区锡剧团在内的7家国有文艺院团,背靠坚强“后盾”,持续向更高处攀登。

  除《烛光在前》,常州市创排的锡剧作品近年来连连获奖,其中《玉兰花开》《卿卿如晤》荣获江苏省“文华大奖”,《夕照青果巷》荣获江苏省文华优秀剧目奖,《一代医宗》《苏东坡》荣获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天涯歌女》荣获江苏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等等。

  新韵

  一部《珍珠塔》,在常州“玩”出了“花”。

  除了对经典剧目不断打磨和演出,去年6月,常州市把戏台搭进了拥有350年历史的江南古典园林近园,在旧式飞檐翘角的亭台楼榭间,辅以高科技的传声和光影技术,创新打造了实景版锡剧《珍珠塔》。今年“五一”期间,沉浸式锡剧《半园·珍珠塔》又点燃了年轻人的观剧热情,在实景版锡剧的基础上,新版增强了互动性、体验性,同时添加了时尚性和趣味性元素,表达方式也更加幽默。

《珍珠塔》在青果巷半园演出。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与时代的同频共振。近年来,常州市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用一次次勇敢的艺术实践,让古老的锡剧越过藩篱,爆发出强大的生机。

  2011年,常州市大手笔投排的交响锡剧《天涯歌女》横空出世。其时,地方剧种普遍面临戏迷票友日渐稀少、年轻人提不起兴致的颓势。这部创新之作以传统锡剧为核心,混搭魔术、杂技、现代舞、现场交响乐伴奏、合唱团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成功地将观众的目光重新聚焦,成为一部传承与振兴锡剧的“突围”之作。

  在形式创新之余,常州市更着意于锡剧的题材和内容创新,用传统形式讲述现代故事。

  如《玉兰花开》以“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民警陈静的先进事迹和人生故事为素材,讲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复杂的现实矛盾和温情故事;又如《夕照青果巷》直面银发浪潮下的老龄化问题,深刻反映老年人情感生活及面临的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

《燕双飞》剧照。

  上月亮相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的新创剧目《燕双飞》,讲述的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的伉俪情深和他们的家国情怀。“这是继《卿卿如吾》《烛光在前》之后,我院创排的第三部女性戏,和之前的两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女性三部曲。”孙薇感慨,如今,锡剧的发展已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古老的锡剧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来源:常州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