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低碳,已然成为镇江这座江南名城的城市名片。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镇江以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将抽象的碳排放,变成了可观可感、可考核的“指挥棒”。近年来,“碳平台”持续优化升级,精打细算“能耗账”,有力支撑了镇江低碳城市现代化建设。
“碳家底”是企业节能减碳的“指南针”,是辅助产业结构调整的“路线图”。镇江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市发改委会同镇江供电公司聚焦服务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打造包含城市级、企业级的碳平台,借助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精准画像,判断企业是“碳排平稳”“碳排下降”还是“碳排大户”,结合生产经营状况,研判碳排强度,就其用能是否科学给出相应评价。
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是率先接入“碳平台”的试点企业。他们在内部构建起平台感知网络,通过相应配套设施,采集设备级用能数据。简单来说,通过数字化建一条“孪生生产线”,哪里能耗高了、碳排放高了,平台数据都有反馈,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企业重点围绕深度减排、减碳推进技术与管理提升工程,坚持低碳水泥产业化布局,围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循环利用四个方面推进各项技术改造、工艺装备更新提升、智能化工程。
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盛新军表示,他们跟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上马膜技术制氧,三条线总共投资了1个多亿,每年基本上节省原煤32200吨,这是核算的数字,折算到标煤基本是21000多吨标煤,按照现在的煤价算下来,在这一方面每年就能节省3000多万。公司整个投资回收期是四年左右,一方面成本下来了,第二方面碳排放减下来了,每年减碳11万多吨。
16公里外,在镇江供电公司的大数据中心,通过镇江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平台,鹤林水泥的用电等情况一目了然。建企业级平台,就好比是“碳管家”住进了企业。平台深入企业的车间、工段、设备,实时追踪、分析能源流、碳排流,同时为企业提供可视化分析界面,助力企业降低碳排放水平。
镇江市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刘元莹介绍,平台汇集煤电油气等主要能源数据,部署碳排放分析与管理、重点项目碳评估、重点企业碳排放监管等三大模块,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构建全市、分区县、分产业、分行业的碳全景监测分析体系,集成展示全市典型碳示范园区和企业级应用。平台共计接入全市2601家规上企业用能数据,其中102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实现用能数据的采集、动态监测分析和碳资产管理。通过开展重点企业用能数据的采集、在线监测与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企业碳画像、碳评价等,助力企业更好地开展节能降碳。
“碳平台”这一“指挥棒”下沉至企业,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是镇江摸清城市碳排放“家底”精准施策的需要,更是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在镇江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企业数据采集终端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管家”助力节能降本、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进而推动镇江低碳城市建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