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这场会议讨论江苏如何“向新而行”

2023年10月24日 19:50:18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0月23日,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召开。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会上提出,“新”在担负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步入了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质生产力”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近日来频频出现在中央有关政策文件中,引发了广泛关注。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力?江苏如何向新而行?与会人士和社会各界分享了各自的实践和思考。

  从字面上看,新质生产力,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中的“新”有着共同的内核,即两者都“新”在发展理念“新”:摆脱传统增长路径、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正加速突破,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生产方式、支撑要素、企业形态等产生了颠覆性变革。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必定要体现到激活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上。

  其中,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9.8%、41.3%,发展态势向好。例如,常州锚定新能源赛道,前三季度新落户新能源项目200个、总投资946.3亿元,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今年1至9月,常州新能源产业带动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5万亿元;78家税收超亿元企业中,27家为新能源领域企业,新能源规上企业以近20%的户数占比贡献了全市40%的工业总量、40%的税收和63%的利润,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会上介绍道。

  未来产业,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会上同样提出,要瞄准未来网络通信、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型储能等科技最前沿进行前瞻布局。

  “无科技,不工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会上提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但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上,需着力破解当前仍存在的,科技战略力量的配置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能力与教育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等问题。相关部门和各地纷纷提出,创新引领,全面增强江苏产业韧性和安全水平。

  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提出,系统推进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定期编制发布“1650”产业技术难题清单,每年实施50项左右的攻关项目。制定首购首用扶持政策,每年推广不少于100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

  苏州工业园区将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服务推动以苏州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快“一区两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资源。会上特地表彰了100家企业和100名企业家,提出建强企业家、科研人才、产业工人“三支队伍”。

  从一家村办小企业发展成为位列世界500强第222名的盛虹集团此次获评“省优秀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表示,“创新永无止境,科技日新月异”。当前,他们正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联合业内同仁、高校、科研机构,引进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和人才,组建1000名博士和专家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盛虹将当好‘头马’,发挥‘探路’‘引领’‘守护’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共建创新共同体,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贡献。”

  从整体上看,新质生产力是统筹协同力。

  会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能只依靠几个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是单一产业的上下游整合,无论哪一类企业,都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激发新质生产力不能靠“单打独斗”,尤需“抱团作战”,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下,一体化推进,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激发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刘正则 摄影/吴胜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