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种野生动植物构建湿地生态系统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首次生态科学考察

2023年10月24日 20:50:52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10月24日)是“长江江豚保护日”,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首次生态科学考察,并发布考察成果。

  据了解,本次生态科学考察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开展,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全域及邻近的水域和陆域。考察内容包括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长江江豚种群状况,水生及陆生生物资源状况以及涉保护区人类涉水活动等。最终基于野外考察数据并经整理分析,形成《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科学考察报告》《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册》和《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图册》。

  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共发现野生动植物94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7种。生态科学考察成果显示,2023年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26头,长江镇江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34头。“保护区内出现江豚捕食刀鱼的珍贵场景,考察期内还观测到母子豚7次,其中保护区内观测到4次。”镇江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吴斌说,这不仅表明保护区水域栖息生境条件优良,满足长江江豚栖息、繁殖、抚育的生态需求,也说明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具备良好的增长潜力。

  “生态科学考察对于摸清保护区的资源家底,以及后续的保护区长江江豚的科学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说,本次考察基本囊括了保护区涉及到的所有的生物类群。考察过程中,除沿用常规的双船搭载目视观察者、同步拖曳被动声学设备走航考察外,还利用长江镇江段现有航标、浮标等航道设施,在保护区及邻近水域均匀布置了14个点位的声音记录仪,实现保护区声学监测网络全覆盖,借助声呐监测设备500米范围内出没江豚发出的高频信号,更科学地掌握长江江豚的活动分布规律,并对覆盖水域的水下背景噪声开展持续监测。

  数据显示,保护区分布有浮游植物121种,浮游动物52种,底栖动物50种,鱼类56种。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外,另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及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鳗鲡、鳊等鱼类。观测到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4种,鸟类19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龟和黑鸢、白琵鹭、震旦鸦雀等32种鸟类。“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黑鸢、红隼、黑翅鸢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猛禽,说明保护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趋于完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国栋介绍,上有猛禽,下有小型鸟类、鼠类、蛇类,提供了极佳的次级和初级的食物链,为整个生态系统里能量的流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循环。

  此外,保护区内分布有较为丰富的湿地植物。湿地植物共有207种。其中蕨类植物6种;被子植物201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42种,单子叶植物59种。包括粗梗水蕨、野大豆和莲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作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还记录到陆生昆虫243种。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柳放 通讯员/顾青雨 图片/王召根 编辑/三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