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8日),五彩缤纷的“多巴胺”色彩降落“师说”舞台。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今年第三次回到家乡苏州,以他温暖、俏皮的画作为背景,与观众分享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他说,人生就像炖红烧肉,需要时间和火候,在什么时候该加什么东西,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在近三小时的娓娓讲述中,朱德庸仿佛带着观众一同进入了他充满奇思妙想的漫画世界。在那个时空维度里,朱德庸那些富有哲思、治愈人心的语句不经意间肆意流淌。
谈创作
幽默是上天给我们人类的礼物
朱德庸是漫画家也是哲人,他的多部脍炙人口、独具见解的漫画作品,直击人生的烦恼与困境,并一直在思考和剖析人性。“我的漫画一定要有讽刺性,更重要的是要有观点。所有这些都必须要建立在幽默上面。幽默是上天给我们人类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要好好地把握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幽默消失了。”朱德庸说。
相比于过去,现如今的电子媒体时代,朱德庸发表漫画的频率更高了,方式也更自由了,但是创作方式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现在所有发表的作品,都是跟几十年前的画法一样,在一张纸上慢慢地画,画坏了我就换另外一张。”一张纸、一支笔,几十年来,朱德庸坚持只用最传统的方式去画画。“当我握到笔的时候,大脑会透过我的手、透过笔跟纸,它是一个完整的连接,笔在纸上画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那个触感。”在朱德庸看来,创作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透过大脑、手和笔,把所感受的东西画出来,即使中间会有很多败笔,但那个败笔是创作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朱德庸认为,人的创造力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创造力,载体再怎么改变,科技工具再怎么发达都没有用。
“不管把我放在什么时代,我都会遵照我个人的感受。”时代在变,朱德庸却始终葆有他的初心和定力。他说,当一个时代的改变,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我们人生的选择跟坚持就变得更重要了,我们要选择自己要的,要坚持自己所做的。
谈家乡
在苏州可以与爷爷父亲“相聚”
“这次是我今年回来第三次,苏州给我感觉还是一样,非常亲切而且熟悉。”朱德庸说,大约一百多年前,他的爷爷出了一本《苏州指南》,而他直到2019年才拿到这本书。“以前我觉得爷爷是个穷书生,看到那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其实他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旅游达人’。”书上非常清楚地记载着爷爷当时到苏州来玩的时候去了哪些地方,乃至于沧浪亭、虎丘的门票多少钱都写得清清楚楚。“回到苏州之所以感觉特别亲切,是因为苏州对我来说,是我跟爷爷、父亲跨越时空相聚的地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朱德庸说,通常来说,记忆都是在头脑里的抽象内容,但苏州的记忆对他来说却是真实、可以触摸的。“就像我随意靠在沧浪亭的栏杆上时,就会想到爷爷说不定一百多年前就坐在边上,他手触摸过的柱子可能就是我现在摸到的,那种记忆非常美好。”他说。
朱德庸笑称自己在台北市一直过的都是传统的苏式生活。来到苏州之后,一碗“奥灶面”却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朱德庸说,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说“奥灶面”,因为父亲讲话有乡音,因此他一直误听成“唠叨面”,直到来苏州吃了奥灶面才把这两件事情连在一起,这样的体验令他感到非常有趣。
描绘对未来苏州的展望和想象,朱德庸立刻显露出画家的天马行空。“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苏州绝不是像大家所想的充满科技化的科幻城市。”朱德庸说,苏州的未来应该是另外一种模样,古老的东西继续维持下来,但是却更融合于我们的生活里面,人们甚至能够进入到几百年甚至更久前的苏州,他认为那才是苏州的未来。“未来并不意味着越来越科技化,而是一种更抽象、更能够让你进入苏州的梦一样。”朱德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