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30日),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聋校语文教材使用研讨会在南京市聋人学校举行。
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位听障教育教学管理者、研究人员和教师,围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要跳出“聋”的限制和束缚,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发掘每一个聋生的学习潜能。要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学习语文。
“我们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的思考,从单元的整体角度去进行一个优化完善,结合具体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个班本化的设计,从教学内容上我们会进行一个重组,选择一个比较适合他们的,能够发挥他们的一些优势,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培养综合运用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室主任杨娅菲告诉记者。
“我们把语文课堂延伸到了校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把他们带到了科技馆、电影院、超市,积累素材,提升他们的语言核心素养能力。”大连盲聋学校教师郭蓉蓉说。
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南京市聋人学校将智慧教育融入语文课堂,让特殊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
“会用到智慧纸笔系统,通过智慧纸笔系统将学生的作业反馈到了黑板上,老师便于评讲、批改、纠正。我们还引入了数字人,将数字人引入到课堂中,让它在虚拟环境中带着学生一起进入到书本,领略到书本中介绍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南京市聋人学校副校长花钰锋说。
专家强调,要激发和培育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形成适应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让我们的教学能够成为,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一个火车头,使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能够全面地落到每个环节中去。”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