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11月9日下午,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法院召开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发布6起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通报了连云区人民法院自2022年4月获批第一审知识产权管辖权以来,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举措。连云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案件纠纷206件,在全部知识产权案件中占比约43.37%,涉案金额近1500万元。其中,受理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件,在全部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占比达50%。审结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4件,单件案件判赔额最高为10万元。一审服判息诉率98.34%,案件平均审理天数63.92天。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标的额普遍较小、简易程序适用率高、与民生消费领域密切相关等特点。
据介绍,获批知识产权三审合一的管辖权后,连云区人民法院迅速抽调6名85后法官及法官助理组成专门审判团队,并与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设立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科研实践基地,同时在自贸区法庭设立知识产权科研中心,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产权领域审判智库力量,提升司法审判、调研质量和纠纷化解效果。一年多来,连云区人民法院审结了涉“美的”“农夫山泉”“舟山带鱼”等一系列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其中2篇案例入选连云港市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关于我国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的困境及路径》等2篇论文在全省法学会年会上分别获评二等奖、三等奖。
围绕辖区产业特色及自贸试验区发展规划,连云区人民法院推进知识产权领域电商企业预防性合规建设,赴赣榆召开专题座谈会,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当地电商办、电商协会,就服务保障电商行业发展等事项共同开展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召开涉电商常用知识产权法律讲座2场,走进徐圩新区、连云开发区等园区召开企业座谈会3场,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宣讲活动4场,提醒市场主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辖区群众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依据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水平。
下一步,连云区人民法院将加强涉网络消费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审判与研究,不断提高司法保护质量与力度,持续完善司法保护体系,为构建良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通讯员/赵地 张雨微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