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年轻人流行上夜校成为热门话题,“夜校”这个原本自带年代感的概念火热出圈。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在七八十年代主要起到扫盲、启蒙作用的夜校,在当下应该理解为是利于业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再教育的“成人版少年宫”。那么,如果你的城市有“夜校”,你会去上吗?想学点什么?
500元10节或12节课的收费,上海夜校的性价比放眼在如今的北上广深,可谓是高得离谱。毕竟如今面向成人的瑜伽、舞蹈或乐器班收费动辄数千,商场的手工艺门店里的银器或玻璃制作光是体验一次就得两三百。
(“宁工尚学”艺韵芭蕾班授课现场)
上海夜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同样对“社畜”们有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实用的有手机摄影、声乐、PPT制作、手语等,文艺的有花艺、漫画、书法、红酒品鉴等。
在南京,由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推出的“宁工尚学”系列课程中,我们可以找到瑜伽、游泳、形体芭蕾、京剧、雨花石初识与鉴赏等等一系列的覆盖面广、有趣且实用的课目。
除了定价低、课程选择面广,夜校的开课时间也都定在了“上班族”们的休息时间,比如工作日的晚上或者双休日的白天。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课程的教师往往是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有着行业公认的高水准。
如此“诱人”的夜校如果你的城市有,你要不要去上呢?你希望在夜校中学到些什么?就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街头和夜校授课现场,了解到了广大市民以及已经在上课的同学们的观点。
(“宁工尚学”手机摄影班授课现场)
正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参加“手机摄影”课程的市民韩女士说:“我觉得很吸引人,开办了很多班,说老实话每个班我都想参加。为什么选择手机摄影课,我觉得它是在我们身边很实用,我们随手一拍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
父子二人一起来上课的“95后”小何表示:“上‘夜校’可以扩展更多知识,本来手机摄影我拍得比较一般,就来学习学习,看有什么技巧之类的。之前书法课没报上,后面有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还会继续参加学习。”他的父亲“老何”则表示,自己工作的单位有时候也会请老师来授课,但时间相对有限,而文化宫能够系统地学习一段时间,更加能够学到东西。
还有一些市民对参加类似课程兴趣不大,有市民说:“上不上夜课要看具体的时间和精力吧,因为平时工作已经很累了,下了班在家休息娱乐下,或者和朋友聚一聚更适合我,如果有精力也会选择去学习下。”
也有市民告诉记者:“除非是特别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有朋友一起,不然我不会去上的,因为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社交了,不需要去这种课程、夜校再认识更多朋友了。”
通过采访不难发现,大部人对于提高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技能态度十分积极,对于当下的新“夜校”授课模式也有着很高的认可度。而在纠结要不要去上的人,则是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做综合考量,或者考虑自己是否需要借助“夜校”这样的平台来扩展社交圈子,很少有人对课程内容或者是授课模式有不满。
在直播互动中,多数网友也都表示想上这样的“夜校”,不少朋友还列举了各自想上的科目。
网友“炜炜”说,作为年轻人我一定会参加。为什么不呢?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夜校就是夜幕下的亮点!
网友“侯爱萍”说,我是一名高中生的妈妈,曾经参加过文化馆的葫芦丝课程,学会了吹葫芦丝,顿时觉得多了一份成就感。如果家门口有夜校,我还想参加甜品制作、化妆、声乐、钢琴等等课程,能让生活多姿多彩,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周建飞”说,有的话,我愿意加入,希望学习厨艺面点、中医养生,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还有不少网友也说想去,就是空闲时间太少了。比如网友“蓝鲸鱼”就说:“工作和家里的事已经忙得很疲惫了,如果有时间,还是愿意去上夜校听听课的。”
在上海的夜校“出圈”后,已经有不少网友在呼吁:“能不能全国推广。”可是通过这些“夜校”远低于市场价格、或者干脆免费的学费,以及非遗手艺等不寻常的课程种类上,大家其实不难猜测:相比于盈利,这些夜校课程的公益属性、公共文化属性更强。
比如前文提到的南京市的“宁工尚学”课程,是面向南京全市的在职工会会员完全免费的。“我们的课程对全市职工开放,目前是不收费的。我们还是以一个公益的形式,文化宫承担了所有的办学成本,提供场地教学管理等等。我们职工只要愿意来感受课程、提升自我,我们是一律绿灯,不需要收费。”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教育科负责人张怡介绍,自打宁工尚学开办以来,每一期的课程线上报名都十分火爆,部分课程更是“一票难求”。
这样的强公共属性在为公众扩展了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必然导致这类教育资源的稀缺。因为低价和免费的背后,必然有着政府文化领域经费进行补贴投入,或是与部分老师或机构达成了公益合作。所以这样的办学模式想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是很困难的,起码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正在教授“手机摄影”课程的湛磊)
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宁工尚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湛磊看来,“夜校”的火热代表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因为老百姓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才会导致课程“一票难求”的结果。而在丰富课程、顶尖师资和低价学费的夜校火爆三要素无法全面普及的当下,一些视频课程或许是不错的替代品。
“作为高校老师,我觉得除了应试教育的学生和学历教育的学生,将来一定是一个需求教育的社会。所有的市民他一定会有自己在生活当中某一些短缺的知识短板,那么他就会主动去找这样的课程。我们做了很多像线上课程、慕课或者是一些视频课,包括像一些网站上的教育培训类型的视频课,其实点击量是很高的。”湛磊说。
当然,面对更广泛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在“吃喝玩乐”之外的丰盈精神世界的需求,相应的公共资源也会不断增加。比如宁工尚学今年的秋季班课程集中在周一的晚上和周六的上午,文化宫已经在考虑聚焦更多职工们的碎片化时间,开展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
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教育科负责人张怡告诉记者:“我们后期在想,聚焦职工8小时之外,怎么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课程。比如说职工中午的时间,像我们文化宫处于南京的城南夫子庙风景区,我们就想结合周边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午来开设他们需要的课程。所以8小时之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要把它深入挖掘,像中午、周末的白天甚至周末的晚上、平时的晚间,让课程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去选择这些“抢手”的课程,不能因为抱有娱乐的心态无法坚持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作为大学教师在老年大学、文化宫都授过课的湛磊发现,相比起校园那些“必须去上的课”,反而是“夜校”这样的由大家自己选择的课程,有着更加浓厚的课堂氛围。
“至少我在这接触到的学员,我觉得以玩乐的心态的很少,都非常的认真,只是他们苦于跟工作时间的交叉会有一些冲突。包括我上过两期的手机摄影课,有很多学员都在微信上一直在跟我保持联系,我觉得他们的热情还是很高的。”湛磊表示,这其中最核心的词汇就是自愿。
“因为所有的事情出于自愿就没有任何的其他不和谐。其次是兴趣,再次是需求,这三个综合起来,我觉得才能达到现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他说。
其实对于很多向往“夜校”的年轻人来说,我们过往的人生中几乎都是基于“考试”“家长的安排”“形形色色的焦虑”去走进课堂。而现在一种没有强迫的、没有任何功利的,甚至是没有内卷的课堂出现了,让我们发现了有那么一个“只需专注一件事的固定且自由的空间”的可能性。
所以夜校之所以让“打工人”们怦然心动,或者说夜校“出圈”带给我们的,其实是我们应该花费精力去成为自我期待中的自己,而不是永远在追赶着外界赋予的标准。
(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