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一抔陶土,成就了宜兴的与众不同。传承7000多年制陶史,如何筑就“中国陶都、世界陶醉”新高度?成为摆在宜兴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近两个月里,宜兴对陶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复盘,从参与制定《江苏省保障和促进宜兴陶瓷高质量发展条例》,到“走出去”赴景德镇学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经验,再到下沉项目一线调研确定未来发展思路,可以看见的是宜兴陶文化的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新阶段。
活化保护
沉浸式陶文化空间呼之欲出
以东坡书院为起点,经过蜀山古南街、西街、紫砂二厂,再到黄龙山地质公园、陶批码头……眼下,一个个历史遗迹的串点成线勾画出了宜兴陶文化走廊,一个沉浸式陶文化空间正进入“最后一公里”的攻坚阶段。而这背后便是近十年的陶文化历史遗存“琢石出玉、串珠成链”工程的精雕细琢。
被称为紫砂大师摇篮的蜀山古南街,如今已是当地的“流量”担当。“每次来,你都能在‘不变’之中看到‘变化’,古南街可以说是在‘逆生长’。”丁蜀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局旅游科科长潘志刚介绍。
说到变化,又一个惊喜即将呈现。一栋不大的两层小楼,内部陈设装饰虽简单却很精致,这是镇里刚在古南街打造的一间房美术馆。未来,该区域将会展示吴冠中、尹瘦石、徐悲鸿等名家作品。通过一个空间、一幅画传达不一样的艺术体验。从一间房美术馆的改造便能看出古南街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渐进式更新理念。2015年启动保护修缮至今,蜀山古南街不仅保留了文化味、生活味,还融入了茶馆、咖啡、面馆等,打造了多个网红打卡点。
眼下,在古南街后半段,丁蜀又以小白楼群为中心展开“一轴—双线—多面”的建筑空间使用计划,打造国际青年文化创新交流社区,未来,该社区将会举办专业性的研究交流、社会美育的体验展览、创意市集和行业联谊,在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共建中打造一个公益性、开放性、分享型的公共美育资源样板空间。
紫砂路旁,黄龙山地质公园建设接近尾声,将于年底正式开放。延续活态保护理念,黄龙山地质公园的建设充分留住陶都记忆,结合区域内矿洞、矿轨、山体、岩石等元素,全面展示黄龙山原生地质地貌、人文矿井遗址,成为陶文化新地标。
多元融合
让陶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陶式生活、自在丁蜀”,陶文化不仅是“城市名片”,更是要融入生活可观可感,从而实现文化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本月下旬,2023丁蜀国际咖啡文化节将启幕,届时,“2024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选拔赛(CBC)—宜兴分赛区”与“2024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区选拔赛(CBrC)—宜兴分赛区”两场比赛将首次在丁蜀镇举行。除了咖啡,赛事更多是与日用陶瓷结合,进行咖啡器具设计、展示,提升陶文化外延内涵。
在与现代元素、产业生态、人本理念、时尚潮流等的充分融合下,陶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丁蜀陶、世界潮”,紫砂二厂原址改造的陶二厂项目将成为宜兴陶文化客厅和新时代陶瓷文化发展风向标。将专业陶集、商业大集、大型活动与特色文创进行联合,打造艺术家驻留所、会展中心以及“陶美术馆”等三大文创商业场景,打开陶文化发展国际视野的同时,赋予陶文化时尚、年轻特色,助力产业转型。目前,陶二厂招商已完成60%,将于明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创新发展
打造陶文化发展新高度
“助推陶文化、产业焕发新光彩,将全面启动传统业态向创新业态转变,由‘打造为主’向‘运营+打造’转变新阶段。”丁蜀镇镇长伍震球说。
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当前,丁蜀镇集中精力打造平台、打通渠道,集聚民智、民力、民资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思维。由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等9位紫砂大师自行组建的“九隽紫砂”已在业内获得了不小的名气。今年,他们发起的“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荣获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目前,该展览已走进杭州、北京、景德镇等地,提升紫砂文化、紫砂衍生文化的影响力,为产业发展导入更多优质资源。
跳出紫砂看紫砂,丁蜀镇推动紫砂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碰撞,与科技、金融加速融合发展,通过陶文旅发展促消费、促旅游、促热度,以紫砂的“小切口”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眼下,紫砂直播发展势头猛进。自抖音直播基地成立以来,丁蜀镇相关商户数、销售额呈几何级增长,2022年入驻企业7188家,年销售同比增长80%。今年10月,紫砂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6%。壮大产业发展,丁蜀镇加快文化招商的同时,不断释放优质资源,助力实力企业做大做强。近期,紫砂电商龙头“界陶”与“珽珽紫砂”均已寻得发展新空间,全力做大自有品牌的同时,打造创意园区,吸引更多从业者入驻。
据了解,下阶段,丁蜀镇将创建陶瓷B2B交易市场、线上直播基地等,加速传统销售模式转型升级,通过“紫砂+电商+直播”模式,充分嫁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数字化文创领域树立领军优势。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