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前沿、国之所需 南航这场校级创新实验竞赛实在“颠覆”想象!

2023年11月17日 21:06:35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11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二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将军路校区东区体育馆举行,68项年度最新科技创新作品参与角逐。现场,南航学子敢想敢试,用专业知识进行头脑风暴,不少首次参与的选手直呼,好似“神仙打架”!

  深海仿海豚机器鱼、陆空两栖全向可控智能作业机器人、可跨昼夜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展演现场,来自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应用集中亮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应用都出自南航硕博研究生之手,同学们尽情展开科技畅想,对前沿科技的颠覆式应用进行创新。

  工业4.0时代,工业技术被赋予更多科技力量。增材制造作为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前沿技术,越来越“吃香”,本次竞赛的特等奖便花落“弹性体增强形状记忆聚乳酸智能材料4D打印吸波材料”项目。

  项目团队队长刘一杰介绍,为了满足5G通讯设备、机器人领域和国防装备发展的共同需求,团队研究了新一代智能吸波材料,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控提升电磁损耗,基于4D打印技术,结合遗传算法分析优化和设计制备出结构吸波材料,充分发挥了超材料结构的优越性,通过控制温度、电场等外场条件实现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发掘出可调控的新一代智能隐身材料。

  “因为4D打印吸波材料现在很少人在做,我们也是自己创新,一步步试、一步步探出来的。今年我们参赛的最大感受就是,现在大家做的方向越来越新了。”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南航迎新队伍里的“显眼包”无人行李接驳车也来到了现场。不过,这次它的功能再升级,装载了最新的动态避撞模块。项目团队队长徐坤豪介绍,从事线控底盘学习研究多年,团队不断在课题研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竞赛中汲取养分。这次新开发的动态避撞功能可以更方便地向乘用车移植,是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开发的重要途径。

  “我们课题组与奇瑞、徐工、金龙等企业均有一定的合作,他们会给予我们产业方面的指导,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深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

  据了解,本次创新实验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上午的预赛中,68支队伍通过现场演示汇报展示了作品的成果及创新点,评审专家现场提问、互动,竞赛现场紧张激烈又精彩纷呈。在预赛中,专家评委共评选出15支队伍晋级决赛,竞逐奖项。在下午的决赛中,13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和多位校内知名教授、行业专家组成决赛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了更深入地指导。学校对获奖项目给予最高3万元的奖励,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

  “天宫杯”作为南航研究生特色创新实践品牌活动,已举办12年,“老带新”成为其一大特点。线控底盘课题组的成员许科磊今年第一次参与,直呼展演现场仿佛“神仙打架”的他,同样收获满满:“我感到大家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拿出来,和别人交流研讨,才能互相进步。如果只是埋头在自己的课题组里,难免有一种闭门造车的感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祥明介绍,今年,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项目不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之所需的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等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均在学生作品里有所体现,也有不少围绕国计民生展开研发的作品。“我们今年还邀请了十几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到现场来担任评委,相信此举,对我校研究生接下来如何更好地结合行业需要、国家需要来开展他的研究,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注意到,如今,“天宫杯”已经成为南航学子创新创业作品的孵化器,获得立项的培育项目先后获得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一系列赛事中最高奖项。

  “学校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工作、设立了各类创新实践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为研究生创新性、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多层次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施大宁表示,学校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着力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通讯员/范伟 张怡然 编辑/徐玮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