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消息,中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其风先生,于2023年11月24日凌晨五点不幸因病离世,享年88岁。
潘其风,193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考古专门化(现为考古文博学院)。1959年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92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1月退休。曾任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9年秋至1960年年末,潘其风参加西安汉城队的发掘和钻探工作。1961年开始,学习并从事人类学研究工作至今。
潘其风一直致力于将传统的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研究相结合的探索,重视获取第一手资料,始终坚持亲临发掘工地,做现场鉴定并采集标本,足迹遍及各省区的主要考古发掘工地。他参与编写的《考古工作手册—人骨鉴定》,对于田野考古出土的人骨研究起到指导与规范化的作用。
潘其风研究课题非常广泛,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考古学文化、不同族属的近百处遗址出土人骨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尤其重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人种构成的研究,发表了近百篇(部)研究报告和论文,在中国古代人骨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退休以后,潘其风先生仍工作不止,心系中国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与发展,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潘其风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人类学。对古代中国人种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构建了中国古代人种类型的时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种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人种学的依据。
潘其风注重中外合作交流,1987 年以来先后应邀访问过前苏联、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与外国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先生重视培养后继人才,他悉心指导体质人类学方向学生的研究与工作,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的体质人类学,并为中国研究走向世界先进水平做出贡献。
先生千古!
(来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