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在苏州修古建是怎样体验?
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参与到钮家巷陈宅的修缮工程之中
没有专业背景、不是文物专家,普通市民去修缮一栋几百年的文物建筑是种怎样的体验?昨天(11月25日),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受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邀请,参与到钮家巷陈宅的修缮工程之中。
戴上安全帽,穿上蓝马甲,8位市民干得热火朝天。在市文保所高级工程师与香山帮老匠人的指导下,他们参与到陈宅修缮的各个环节之中,有人铺砖,有人刷墙,有人做木工,有人抢了油漆师傅的活儿。忙活之余,有人脏了手,有人花了脸,但都乐此不疲。香山帮的老匠人在旁指点修缮法门,还兼带着传授点文物建筑的相关知识,满满的都是干货。
“这一次的‘我在苏州修古建’活动,我们提前一周左右在网上发布招募信息,没一会儿就报满了。”市文保所副所长赵婷告诉记者,报名者中既有10来岁的孩童,又有60多岁的老人,“出于安全考量,我们筛选出了8名青壮年,参与到最终的修缮活动中。”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文物建筑。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被列入全国首批创建名单。此次的活动地点陈宅,位于姑苏区钮家巷8号,始建于明代,又于清代增建,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34号。“陈宅的地理位置好,施工现场比较规范,正满足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需要。”赵婷说。
此次“我在苏州修古建”活动亦是苏州入选首批示范区3年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国资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模式的一个缩影。过去3年间,苏州市委、市政府扎实推动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有效赋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过程,向社会大众揭开这项事业的神秘面纱,从而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保持活力。”赵婷说,希望通过有效的科普,普通市民离文物建筑更近一些,也让文物建筑充分发挥其宣教、展陈功能,让这些见证姑苏历史的“物证”自己诉说姑苏城的灿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