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客户端讯 1月25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带来的京剧折子戏走进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演出正式开场前,江苏文艺广播主持人王鹏从趣味入手,邀请现场同学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杨晓敏学习了戏曲表演中的基础动作,妙趣横生的互动环节让同学们对国粹京剧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
京剧蕴含了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法,具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不同行当在唱腔特点和演出特色上都别具一格。为了让青年学子能够更加全面地欣赏到京剧表演的魅力,此次演出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特意挑选了三个不同行当的代表性剧目。
《拾玉镯》是花旦行当的代表性剧目,该剧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花旦的无实物表演,通过对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以“喂鸡”“捻线”“叠手帕”“拾玉镯”等一系列身段动作塑造了一个娇憨可爱、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既俏皮又生动。剧中傅朋和孙玉姣分别由小生和花旦应工,二人一见钟情的甜蜜爱情也触动了大家的心扉,刘媒婆一角由丑角应工,其中有一段刘媒婆模仿傅、孙二人遗玉镯和拾玉镯的情节充分体现了丑角插科打诨和滑稽幽默的特色,现场观众也不禁笑出了声。
《扈家庄》中的主要角色扈三娘由武旦应工,这出戏唱念做打并重,动听繁重的唱段、高难度的作功配合在精彩的开打之中。饰演扈三娘的方舒卓是新进团的年轻演员,在今年举办的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十一届戏剧奖上斩获了金奖,武艺非凡。演出现场随着鼓点上下翻飞的花枪扣人心弦,扈三娘和王英的对打招招有致,一段载歌载舞的【水仙子】引人入胜,让青年学子领略到了京剧武戏的魅力,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岳母刺字》是一出唱做并重的老旦戏,其取材自抗金名将岳飞的历史事迹。不同于前两折戏中的花旦、武旦以小嗓为主的发音特色,老旦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在表演上也相对持重。剧中岳母苍劲深沉的嗓音、精湛出色的表演和浓厚的家国情怀都深深感染了现场的同学。饰演岳母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副院长董源,她表示“我出生于京剧世家,自我父辈开始就已经出现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我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青年朋友能够了解到我们的国粹”。
通过观看现场表演,同学们对京剧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散场后依然在讨论当晚观看的演出,花旦的俏皮可爱、丑角的幽默诙谐、武旦的英姿飒爽和老旦的苍劲稳重等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观看戏曲演出。
来自法学专业的杨奕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看到京剧百年魅力所在。在优美的唱腔和端庄大气的表演中,我深切感受到‘素装彩扮聚梨园,酣畅淋漓咏叹’的美妙绝伦和京剧的韵味隽永”。
来自广电专业的苏梓晔谈到“华丽的戏服、优美的唱腔、端庄大气的表演等等汇就了三场令人流连忘返的戏剧。《岳母刺字》这场戏令我最是印象深刻。在小时知晓这个故事,在这次活动中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其中的情感难以言说。这种奇妙的体验无疑让我与京剧更加靠近”。
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富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戏曲文化在网络视频和社交平台的便利化传播,戏曲也收获了越来越多以高校学生为主的年轻化粉丝。
在完成“如何吸引年轻化粉丝”后,“如何留住年轻化粉丝”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亲近演出剧场、观看现场表演无疑为年轻粉丝感受戏曲在场魅力和独特观剧氛围提供了一个良好路径。
基于此,“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通过精选5部大戏、4台折子戏,走进江苏52所高校,以现场演出为媒介,旨在提升青年学子对戏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唤起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文艺广播、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泰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江苏省淮剧团、南京市越剧团、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参与承办。
接下来,京剧《梅兰芳·蓄须记》、昆剧《蝴蝶梦》、淮剧《赵五娘》、越剧《红楼梦》( 青春版 )、锡剧《云水谣》五部剧目以及京剧、昆曲、越剧、锡剧4 台经典名段折子戏专场将继续走进校园,传统戏曲与青春校园的对话将继续!
巡演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