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能作焚烧或填埋的餐厨垃圾,经过深度发酵处理后,不但“变废为宝”让有机物循环综合利用,而且能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11月25日,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传出消息,自获颁全省首张“餐厨原料有机肥”登记证后,目前他们正着手产品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未来不用单纯靠拿政府的补贴过日子了。
在吴中区临湖镇的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记者看到,一车车“拖泥带水”的餐厨垃圾和水生植物正陆续从外面运送过来,然后进入自动分拣、油水分离、粉碎挤干和深度发酵等环节。
现场负责人张钧威说,他们基地由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投资建设,利用自主研发的“连续生物干化+好氧发酵”工艺,日处理餐厨垃圾、水生植物等有机废弃物可达40吨,产出有机堆肥15吨左右。“我们做了有3至4年的大田实验,对比发现,我们制成的有机肥比市场上的鸡粪、牛粪等有机肥效果还要好”
据了解,该中心是国内首个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基地,始建于2020年。尽管其制成的有机肥料肥力强且安全可靠,并且对推进太湖生态保护修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多年来由于缺乏市场经营许可,要么基地自用,要么送给周边农户使用。而基地除了通过肥料获得少许收入外,日常运行大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
为此,在通过连续4年田间试验和第三方跟踪检测后,示范中心向省主管部门提交了肥料登记申请,经过评定正式获得有机肥料登记证。这是江苏省首张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料登记证。“颁发了这张商品有机肥登记证后,他们生产的有机肥就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土壤肥料科工作人员张女士表示。
登记证的获得,标志着为餐厨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打通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且不算,它还为增强基地的造血功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院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1吨厨余垃圾制作约300公斤有机肥料为例,处理成本在150元左右,政府财政补贴约320元。未来一旦上市交易,按当前行情可直接增加获利240元,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基地一天可处理餐厨垃圾40吨,也就意味着一天有约2万元的收入。然后这个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因此算下来该项目是完全可以回收的,回报期在6至8年左右。”李季颇为自信地说。
李季表示,除了临湖镇的示范中心,他们还加紧在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和吴江汾湖开发区推进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工作,为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和湖州等环太湖五市有机循环事业拓展提供模式借鉴。“我们总的目标,就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50%,目前只有不到15%。先在环太湖这边积累经验,形成一些有效的措施政策,再逐步向长江流域和向全国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