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放心、卫生清爽、便民惠民、热闹非凡……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菜场,也是展示城市“文明范”的窗口。今年以来,苏州市创建办联合市食安办持续推进文明菜场建设,随着《关于开展苏州市文明菜场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越来越多菜场在文明氛围、经营管理、环境秩序、服务功能等方面狠下功夫。
近日,37个苏州市文明菜场名单向全社会公布,展现了菜场最美的样子。通过环境焕新升级、服务完善优化、现代文明赋能,一个个市民家门口的文明菜场让文明新风浸润到柴米油盐、鱼米果蔬的生活细节中,将融入日常的文明服务和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向市民传递,成为被群众“装进菜篮子里”沉甸甸的幸福。
在菜场乐享烟火气息
菜市场和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密切相关,更是一面城市文明的展示窗。作为古城区人气最旺的菜场之一,姑苏区新民桥菜市场曾被市民戏称有“五怕”:怕停车、怕湿鞋子、怕捏鼻子、怕少分量、怕一菜多价。如今,菜市场既保留了传统农贸市场的“烟火气”,更提升了“文明范”。一楼提供丰富的便民服务,市民可以驻足喝上一杯热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了轮椅。菜场里还设置了寄存柜,让大家在购物时更加方便。
新鲜的螃蟹、河虾、牛肉……集聚丰收之味的吴江区目澜市集,让市民的购买欲满满。灰白色的外立面、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原木质感的门头等元素,让空间透出十足的江南雅韵,难怪菜市场的常客把这里称作“美食博物馆”。“未来,我们还将引进更加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市场管理机制,吸纳更有特色、符合市民口味的品牌农产品。”目澜市集相关负责人说。
越来越多的农贸市场成为文明风景的集成空间。“华丽变身”的菜市场刷新了人们对菜场的刻板印象,逛菜市场成为忙碌生活中的一份慰藉。靓丽的全新颜值、优雅的江南风格,给市民带来了更多便捷和舒适,更在潜移默化中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菜场收获诚信服务
斤两足不足、东西值不值,“诚信经营”是群众对菜场最大的期待。“肉到底新鲜不新鲜,现在一眼就看出来了。老百姓心里踏实多了!”在常熟市泰安集贸市场内购买猪肉的王女士高兴地说。近日来,泰安集贸市场内数十家经营户的生鲜照明灯全部更换完毕,关掉了红艳艳的“美颜灯”,消费者买得更安心、买得更放心。
走进张家港南丰集贸市场,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一些摊位挂上了“三星级文明诚信经营户”流动红旗,这是市场管理方去年起创新制定的管理规定。获得流动红旗的经营户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更重要的是,红旗上墙引来更多顾客的青睐,激励周边商户积极参与评选,商户的诚信意识、文明意识明显提高。摊主们不仅守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更主动参与到文明创建中,对菜场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劝阻,整个集贸市场的文明风气进入了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之下,有“颜”有“料”的菜场,还多了“智慧大脑”。昆山市南星渎市场不仅环境干净整洁、业态丰富多样,还配备了智能秤、信息数字大屏、客流监测仪等智能设备,提高市场管理经营效率,让市民轻松买菜、放心买菜。只要把商品放在“AI智能秤”上,就能立刻自动识别菜品种类,计算出重量和价格,并打印出小票,省去了传统的手动输入的麻烦。电子秤与智慧大屏秤屏联动、数据共享,详细记录下菜场中发生的每一笔交易,以“数字化转型”保障诚信经营。
在菜场感受城市温度
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和现代城市的便民温度,在菜场的一方天地里集成和融合。来到相城区陆慕菜市场,映入眼帘的是舒适简约、干净放心的市场环境,还有雷允上、采芝斋、聚新春等一批苏州老字号品牌,此外还有理发、缝补、配钥匙、家电维修等服务,让群众生活需求“一条龙”解决。“旧家电出点小毛病,扔掉了可惜,这里还能帮我修一修,很方便。”市民王先生说,菜市场提供的“小修小补”,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实用又方便。
“菜场早就不再是脏乱差的形象了,我们更愿意来采购。”水巷社区居民黄敏说,有效的检测手段,让居民对采购的食材很安心。在苏州工业园区邻里生鲜水坊路菜场,窗明几净的环境让居民乐于在这里选购。邻里生鲜菜场专门设有检测室,每天对20种以上蔬菜的农药残留速检,每周按规定进行肉类、水果、面制品等的食安检测。检测结果信息定点公示,进货凭证相关信息同步上传政府监管系统网站,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菜场还提供“你送我检”服务,顾客凭购物小票可免费进行农药残留速检。
普惠措施让一蔬一饭更暖心。走进常熟市东南街道金仓集贸市场,一眼就能看到悬挂着“爱心菜摊”的醒目标识牌,这是市场经营者面向常熟市东南街道东渔村、苏锋村和昆承村的低保户、困难户家庭的买菜优惠,菜摊涵盖蔬菜、肉类、豆制品、水果等日常生活需求,10多个摊位在活动日为帮扶家庭购物提供六折到八五折的购菜优惠力度。“原价9元,打完折只要6元,一袋子新鲜蔬菜实实在在地便宜了3块钱。”东南街道困难家庭成员刘女士说,这样的优惠帮助家庭实实在在地减轻了生活成本。
菜市场是市井长巷的灵魂,聚拢的是人间烟火,摊开来是城市底色。市场环境的改头换面和便民功能的焕新升级,让市民在市场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更让城市文明给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实现“市井烟火”与“文明宜居”的深度融合。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