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这条潮汐车道,我下班回家用时比原来短了10分钟!”家住园区星港街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对新开设的潮汐车道赞不绝口。
日前,苏州首条“同向潮汐车道”正式运行。车道位于星港街立交与槟榔路的交汇处,长度约100米。它的开通将极大缓解道路拥堵情况,提升路面通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潮汐车道用上了“潮汐机器人”,通过太阳能供电,它能够实现全自动“走路”。早高峰时向车道东侧移动,晚高峰向车道西侧移动,以此调节地面车道与隧道出口车道的数量。
星港街-槟榔路交叉口是星港街立交与地面交汇的关键节点,高峰期间车流量巨大,容易造成长时间拥堵。
住在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下班回家会经过隧道,“一到晚高峰就会拥堵,有的时候可能几分钟都前进不了几米,现在有了潮汐车道,高峰时期比以前多了一条车道可以开,明显感觉好多了。”
图/星港街(槟榔路段)
记者从苏州交警部门了解到,原先采用的是地面与隧道信控交替放行,通过压缩地面车道,隧道调整3条进口道,可以有效提升隧道方向通行效率。
随着苏州中心片区车流量的日趋增加,原先的办法不再适用,为了缓解道路拥堵,苏州交警部门积极前往现场勘察,研究改善方案。
经过调研,此路段符合潮汐特性,于是苏州交警部门将第三条车道设置为潮汐车道,使用智能“潮汐机器人”进行区分。
潮汐机器人”也称“机器人护栏”,它利用太阳能供电,通过底部电机带动四个滑轮,能够做到全自动、精准、灵活地移动,起到了物理隔离改变车道的效果。
图/潮汐机器人
在既有不变的车道资源下,令车辆通行效率可调节,大大提升高峰时段的道口通行能力。
早高峰时,“潮汐机器人”向车道东侧移动,隧道方向车道变成3条,地面方向车道变成2条,晚高峰向车道西侧移动,隧道方向2条车道,地面方向3条车道。
图/早高峰潮汐机器人工作情况
图/晚高峰潮汐机器人工作情况
阳澄湖半岛交警中队指导员曹健表示,启用潮汐车道后,晚高峰期间地面方向通过量提升约10%,原地面车道排队溢出至现代大道交叉口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周末散场高峰期间,地面方向通过量提升约16%,大大提升苏州中心片区车辆疏散效率。
图/改善前后对比图
“智能潮汐机器人根据流量变化情况精准优化了车道配比,缓解了交通拥堵,也为执勤的交警减了负。”曹健说道。
接下来,苏州交警还将持续关注其他易拥堵交通节点运行状况,按照“一点一策”,精细化制定信号配时、放行方式、车道分配、交通指示诱导等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最大程度缓解关键堵点交通拥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