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丝绵制作技艺(吴江蚕丝被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丝绵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曾在太湖沿岸的蚕桑产区广泛流布,明清繁荣发展,近代技艺流程、标准进一步完善。旧时,在缫丝季节过后或农闲时间,乡民水煮下脚茧,溶去丝胶,然后剥茧去蛹,清除杂质,扯成薄膜,反复漂洗、疏松后绷于竹棚之上自然晾晒,层层叠加至一定厚度后,取下晾干,成为绵兜。绵兜在翻扯拉伸后,即可制成丝绵被。制作过程凸显了苏州细腻、精致、柔韧的文化特色。
丝绵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周佳园,是震泽镇三扇村人。她出生蚕桑世家,母亲沈福珍是该技艺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并得到著名桑蚕专家费达生先生指导,创办了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2008年,周佳园大学毕业回到了慈云蚕丝,全面精进手工丝绵技艺,大力推动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建立了该非遗项目的首个展示与体验基地——慈云非遗基地。随着网络兴起,审美转变,周佳园积极探索非遗手工技艺新模式,用创意设计、现代美学展示非遗手工艺,促进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人类非遗——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倡议的推进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周佳园表示,该非遗技艺相关产业的辐射,近达苏北,远及云、滇、川。接下来,慈云蚕丝将以入围省级非遗为契机,进一步传承好、发展好丝绵制作技艺,保护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蚕桑丝织文化和手工技艺,并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