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冯芃 摄
12月6日上午,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将举办主题大会、专场活动、专业论坛、行业赛事以及专业展览等,延续历届办会理念,持续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全球智能制造交流合作的国际化、专业化平台。
自2016年以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在南京连续举办了7届,今年是第8届,不仅为国内国际智能制造业交流对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为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在6日上午举行的主题大会上,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揭牌,并发布“2023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2023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ABB小型工业机器人IRB 1010
◆艾斯本aspenONE V14软件
◆FANUC CRX系列协作机器人
◆欧姆龙推出的One Controller机器人统合控制器
◆芬发自动化多托盘柔性系统
◆基于优傲机器人开发的户外焊接解决方案
◆通快TruBend 8000系列折弯机
◆力劲集团12000T大型智能压铸单元
◆Unity的实时3D互动内容创作和运营平台
◆Ansys SimAI仿真解决方案
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南开大学、南开深研院及天津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实现自动化活体细胞操作
湖南大学形成核燃料组件制造完整的技术、工艺及装备体系
中船703所和龙江广瀚联合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制造过程可视化、试验数据资产化、服务保障智能化
中联农机、中联智慧农业等单位联合搭建水稻生产全过程智能化与数字化管控平台
博顿光电实现高性能离子源及离子束装备的全国产化
彼合彼方机器人构建覆盖立面维护全流程的智能机器人和作业体系
沈自所实现批量定制过程柔性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可重构
北京星航机电和航天增材联合开发增材制造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成套装备
新凤鸣集团打造差别化聚酯长丝高效规模化智能制造工厂
上海大学、上仪所等单位突破现代制造业高速高精智能感知测控关键技术,实现图像子空间快速搜索
“双十”科技进展成果,既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科技突破,同时也突出智能制造在行业领域示范应用,从创新性、引领性、应用性、未来预期等方面,共同分享、交流智能制造科技进展成果。
据悉,这是自2017年起,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连续7年发布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截至目前共发布67项“世界智能制造科技进展”、70项“中国智能制造科技进展”。
现场还发布了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全国智能制造工厂八大趋势和《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2023)》。
全国智能制造工厂八大趋势
趋势一:数字化设计仿真创新深化,带动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趋势二:数字孪生工厂是重点方向,提升工厂建设运营水平
趋势三:生产加快实现柔性与敏捷,强化核心生产制造能力
趋势四:智能化生产管控开始落地,优化资源效率与利用率
趋势五:走向全厂安能环集中管理,助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趋势六:产品全周期端到端贯通与协同,支撑高端产品敏捷创新
趋势七:生产全过程一体化整合与协作,实现制造能力深度优化
趋势八:供应链全环节网络化调度管控,推动产业模式系统变革
突出展现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数实融合发展新图景,全方位呈现智能制造未来发展风向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摄
作为大会配套赛事,第三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也在现场进行了颁奖仪式。
据悉,大赛延续“创新筑梦、智造未来”主题,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1000余支参赛团队、4000余名选手参加,均创历届新高,参赛作品围绕智能场景、车间、工厂、供应链,聚焦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遴选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的智能制造创新成果。
在主题大会主旨演讲环节,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智能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负责人,将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助力新型工业化等主题,分享远见卓识和最新实践。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济
如果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始,那么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推动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并将引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达索系统董事会主席 夏伯纳
虚拟孪生实现产品、自然与生命和谐发展融合。虚拟孪生体验融合了全方位功能的综合技术,在内容表达方面,创造未来产品与服务提升体验;在运作方式方面,推动生产系统转型升级赋能生产;在覆盖对象方面,加速价值网络体系形成与发展搭建生态。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建国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工业产品之一,航空发动机每次技术突破都会带来航空领域重大革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 肖松
新型工业化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低碳化等新模式助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种新业态构筑协同生态合力,助力新型工业化。
华为Fellow、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徐文伟
大模型重塑制造业,快速进入生产系统,2年落地50%+行业核心场景,而算力对于经济具体极强杠杆效应,我国算力和存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需要升级技术供给系统,实现新跨越发展。
大会期间,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顶尖院士专家、专业智库、知名企业家齐聚金陵,围绕热点话题和前沿趋势展开专业研讨,碰撞思想火花,贡献智造力量。
其中,中法制造业数智化论坛、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年会、国际智能制造联盟首届年度大会、江苏省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研讨会、第三届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暨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5场重大专场活动,国内外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前沿发展趋势、重大进展开展交流,《江苏省智能制造推进工作报告》《数字孪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研究进展报告》《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路线图》等一系列智能制造最新研究成果集中呈现。
围绕标准与评估评价、应用与示范推广、供给与解决方案、创新与生态,大会设置4大板块15场专业论坛,来自国内外的20余名院士、150余名产学研专家,深入研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应用、新生态。
展会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为充分展示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今年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重启线下展览,展览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线下参展企事业单位近400家,重点聚焦智能制造行业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重大核心装备,以场景化呈现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规模、能级、展品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自2016年举办以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持续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全球智能制造交流合作的国际化、专业化平台,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和我国向世界展示智能制造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展会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借助这场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盛会的“东风”,南京抢抓发展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产业能级提升。
过去一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工作扎实推进,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72.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5和5.4个百分点。
南钢“JIT+C2M”智能工厂。南钢供图
“智改数转”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301个,覆盖规上工业企业2756家。截至目前,南京已成功培育灯塔工厂1家、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累计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7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南钢成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和5G全连接工厂,扬子石化入选全省唯一重点行业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智能物流装备、智能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快速增长。2022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1400余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实现营收已超2000亿元。
运满满的服务平台。企业供图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16%,占比位列江苏第一。全市纳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3037家,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近5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4万家,分别占全市高企、科小企业总数的61%、70%。
网联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3.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保持江苏第一,实现光纤到企全覆盖。依托我市现有的1个国家级双跨、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和23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类型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能够深度赋能全市钢铁、石化、电子、轨道交通、能源等10多个行业。
南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南京正锚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这一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打造智能制造发展高地。
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为契机,南京顺势而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