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阡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驳岸小舟、曲径鸟鸣、鸡犬相闻……阳澄湖,不仅生产美味的大闸蟹,更是一处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近日,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重建万亩“水下森林”,为阳澄湖再添一抹亮色。
日前,“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验收会召开,参会代表和专家对阳澄湖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对中国水科院第三方效果评估报告进行审核。
与会专家和主管单位代表一致认为,阳澄湖项目完成恢复区覆盖水域面积10679亩,水生植物物种增加7种,水体透明度较恢复前同期提高52.9%,水生植被盖度达到59.4%。截至2023年10月,阳澄湖心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总磷年均浓度达到0.047mg/L,完成了项目目标。
重建湖区水生植被10000亩
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是江苏省首个针对开放性功能湖泊实施的水生植被生态修复项目,整体通过2021年至2023年重建湖区水生植被1万亩构建阳澄湖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水生植被覆盖率、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净化水质和提高水环境容纳量。
项目通过“种子库+植株”方式,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恢复区。
在阳澄湖生态退化区水域撒播繁殖体库或移植水生植物,以构建异龄复层多物种多季相组合的群落类型种植的阳澄湖原生沉水植物群落,包括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等,形成一片美丽的“水下森林”。
水生植物恢复后,以水草为栖息地的虾、蚌类和螺类等底栖动物数量逐渐增加,冬季候鸟数量增加约1万只。
通过两年多的水生植被修复工作,恢复区内生物多样性增加,东湖恢复区移植的海菜花(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水生植物)成功开花,作为水体环境的指示种,代表着该区域水体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草型湖泊清水态”。
阳澄西湖恢复区有记录以来实现总磷最低值,首次达到Ⅲ类水(以总磷记)。
下阶段,苏州将积极探索开拓水生态修复领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国湖泊保护与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经验。
美丽苏州!魅力苏州
一直以来,苏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苏州的生动实践,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珍稀的“自然精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每年都爱来迁徙苏州的“老朋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
来苏州越冬“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也被誉为“环境检验师”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
“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可可爱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苏州境内首次发现遗鸥。
太湖西山岛记录到毛脉槭,系江苏首次发现有该植物分布。
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珍贵动植物重返再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美丽的苏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