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赏心悦目 常州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出炉

2023年12月08日 10:20:13 | 来源:常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2月7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通报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成果。

  近年来,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今年10月更是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龙城大地上,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提“气质”

  深化环境治理

  冬日渐寒,天目湖迎来了一年中最美时刻。湖光山色与落水杉的火红相互映衬,成群的鸳鸯荡漾湖面,将这里变成诗意仙境。

  近年来,常州高度重视天目湖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从面源污染治理,到点源污染控制,扎实开展多项治水举措,平桥河、徐家园河、中田河、杨村河等入湖河流清澈透明。今年10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溧阳天目湖入选。

  天目湖的碧波荡漾,是常州治气、治水、治土——“三治同抓”的一个范例。

  紧盯年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23年常州市完成2383项治气、1690项治水、1787项治土工程项目,城市“气质”持续刷新。截至2023年11月——

  常州市PM2.5浓度绝对值三年实现“大跨越”、取得历史最好位次;

  太湖湖心区、西部区总磷分别同比下降20.3%、22.3%,高质量实现“两保两提”;

  长荡湖总磷同比下降17.5%、水质由Ⅴ提至Ⅳ类、富营养程度由中度降至轻度;

  长江常州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省定目标。

  着“靓装”

  构筑绿色屏障

  近日,位于横山桥镇的芳茂山公园正式开放,常州新增一座“城市山水客厅”。

  芳茂山,素有“尘世仙居地,诗画芳茂山”的美誉。随着岁月变迁,芳茂山周边的林带遭到破坏、水域缺乏连通,让“芳茂”之名失去了颜色。

  2021年,横山桥镇启动芳茂山生态整治一期工程,拆除170多户老旧住宅,腾退4家散乱污企业。该项目共分三期完成,将对芳茂山周边3900亩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修复,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山水客厅。

  依托常州市“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近年来,常州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常州市累计推进实施1527个重点项目:增核9.72万亩、扩绿13.18万亩、连网1272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91%,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8平方米/人。

  实施“两湖”创新区生态修举,常州市持续打造湖岸、河口、水产养殖区缓冲净化带,全面削减内源污染,因地制宜恢复植被、鱼类生境,长三角生态会客厅初具雏形。

  常州市建成11个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溧阳市天目湖生态安全缓冲区和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人工湿地被评为省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

  引“稀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冬风乍起,候鸟南迁,这群美丽的精灵在常州的湿地上,或安静休憩,或腾空盘旋,为冬日增添了无限生机。

  近日,常州观鸟爱好者王凯在黄天荡湿地拍到一张珍贵照片——冬候鸟小天鹅一家5口在湖上悠闲游玩。

  常州观鸟爱好者王凯说:“一次能拍到5只小天鹅真是太少见了,说明黄天荡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能拍到的鸟种也越来越多了。”

  鸟类的品种和数量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茂密的森林、丰美的湿地、山涧的溪流遍布龙城大地,持续转好的绿色生态不断吸引着珍稀鸟儿们来此“打卡”。

  2006年以来,常州市共观测记录到鸟类368种,近三年来常州市新增鸟类52种。今年,被誉为“鸟中活化石”的中华秋沙鸭,在常州首次被记录。

△“国宝级”鸟类中华秋沙鸭现身常州溧阳

  今年,常州市继续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及全面绿色转型,切实强化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

  建立常州市野生动物救助点——常州淹城野生动物园。

  成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小组,构建全市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稳定创造条件。

  溧阳市建成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平台,开发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移动端APP,着重开发与民众互动功能,充分激发民众力量,融入到生物多样性物种调查中。

  河湖水质持续向好,环境“气质”稳步提升,如今的常州,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来源:常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