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连云港市推进“小店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6月,一场致力于挖掘更多小店,加大小店经济宣传推广力度的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半年来,一场评选、百家小店、全城参与,挖掘出了值得被更多人熟知的特色小店,更燃旺了城市“烟火气”。
这是一家“藏”在海州区供销小区的小店--“枫林专业修补服装店”,一度没有招牌,却能为港城市民带来不可或缺的价值。
热情的店主叫王红燕,以前开过服装店,顾客有需求时她会帮忙修补,慢慢地自己琢磨是不是打补丁也能“补出花”来。几年下来,四处求学练就一身绣花的本领。有了知名度后,便把小店搬进居民楼,在线上开起了淘宝店。
王红燕言语里透着笃定和底气。为了完成每天上百件的订单,她将修补师傅扩充到了15名,带动了一批“宝妈”就业。
150平方米的房间内,大大小小的缝补机20多台,10多位修补师傅的呼吸、情绪凝聚在一起,这些“美图秀秀”般的存在,让旧衣焕新,甚至透过互联网,用针线为自己绣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这家位于河滨社区名叫“红馆”的理发店,每逢周二都会成为社区的老年“俱乐部”,为年满70岁老人免费理发的“传统”持续了两年多,洪奶奶是这里的常客。
每每看到老人绽开的笑容,这群年轻理发师都倍感欣慰。提起为老人免费剪发的初衷,社区工作人员说,就是为了回馈社会和传承爱心。
一把剪刀剪出的温暖故事,让这家在社区里的理发店成为邻里生活的一部分,小店也可以了不起。
这些分布在街头巷尾、不断脱颖而出的小店,不起眼却便利居民生活、带动灵活就业,展现出独特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他们发展的持续向好,意义从来都不止于小店本身。扶持小店经济,无疑成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