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扬州高邮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金锋的办公室里,客商来了一拨又一拨。好不容易挑个时间空隙,坐在记者对面交流起来,中途手机也响个不停。
近几年,高邮经开区“火”了起来,众多央企、国企、上市企业陆续前来投资落户。与苏南相比,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高邮经开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却有许多客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工业开票销售多年一直处于增长阶段。
“要突出争先进位、突出转型发展、突出重大项目、突出融合发展。”12月2日下午,市委书记王进健调研高邮经开区,提出了“四个突出”的新要求,并强调要拉高标杆,加快建设绿色智能国际高端的现代一流园区。
“四个突出”新要求,“争先进位”是首要。“争先进位,首先要做大工业规模。”金锋表示,“越是艰难越向前。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园区发展规律,我们正在加速迈向‘千亿园区’。”
保存量与拓增量
位于里下河腹地,不沿江、不靠海,高邮经开区奋进“千亿园区”的底气在何处?
刚刚出炉的一份经济报表显示:1—11月,高邮经开区实现开票销售553.4亿元,预计全年开票销售可达到620亿元,同比增长10%。
冲刺“千亿园区”,意味着未来两年,高邮经开区工业开票销售每年要保持30%以上的增幅。当前,各地普遍遭遇经济下行压力,实现30%的年增长目标,谈何容易?
金锋跟记者算了两笔账。
算存量账。
当前,高邮经开区成立了一支技改专班,对辖区企业进行梳排,通过技改扩大产能,比如中环半导体,将会把P型电池全部改成N型电池,势必会迎来新一轮开票销售增长。
“从目前梳排的情况来看,明年现有企业开票销售能够稳住超600亿元的底盘。”金锋说,近年来,园区将“千亿园区”的目标进行倒排和分解,每年要实现一个小目标,到2025年,完成“千亿级”大目标。然而,市场瞬息万变,今年光伏、锂电价格严重下跌,电子信息类产品价格也受到波及。
“保存量,就是要稳住发展的底子,不能因市场波动而出现‘凹坑’。”金锋告诉记者,去年园区在梳排来年经济指标计划时,设计今年的开票销售是700亿元。但今年P型电池1瓦价格是0.4元,N型电池1瓦也只有0.5元。此外,锂电价格下滑也很厉害,电子信息类产品价格处于低谷。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开票销售仅增加了70亿元,较预期目标还差80亿元。“尽管如此,我们今年的增幅还是达到了10%以上,这有赖于一批新上项目开始释放产能。”
算增量账。
增量一:光储充主板块明年设备投资有望达到40亿元,可增加100亿元的开票销售;新瑞光电产能全面释放;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的贡献率,可望保持在稳定增长区间。
“我们预排的明年开票销售目标为780亿元到800亿元,净增长160亿元至180亿元,到2025年达到1000亿元的开票销售规模。”金锋说,压力很大,必须拿出决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增量二:园区光储充产业在建重大项目8个,新瑞光电、鹏飞能源等今年新开工项目已实现量产,明年可望增加开票销售80亿元;中科云网、三孚新科等一批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将于明年6月实现量产,预计开票销售近30亿元。它们会成为这一产业明年完成120亿元开票销售目标的主力军。同时,奥普莱丝素蛋白、东营瑞达乳铁蛋白等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大环境和小气候
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说的是,一场大风刮来,树木在强劲风力的冲击下,出现了大幅度摇晃状态。但高邮经开区人说:“一棵参天大树,根茎牢固、深深扎根,再大的风浪都无法将其撼动。”
“外有大环境,我有小气候。”金锋说,高邮经开区不断打造“好气候”,现在完全有底气说,落在这里的企业,绝大部分是不会选择离开的。
“我觉得你们还是不要在我这里发力了,你们肯定做不到高邮经开区的服务质量。”近日,江苏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支外地招商团队,对方开出了优于高邮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希望他们转移一部分项目投资。面对对方抛来的“橄榄枝”,董事长袁朝勇当场一口回绝。
在高邮经开区企业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难万难,找到园区就不难。”
前不久,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出现用工短缺,公司总经理龚盼星火急火燎地找到了企业网格员夏晓飞,希望帮忙解决“用工荒”。
高邮经开区专门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通过他们的招聘渠道,半个月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眼下到了年底,高邮经开区已经着手摸排辖区企业明年的用工需求,人力资源公司安排了跨市、跨省招工计划,春季招工目标定在5000人。
企业要发展,“人、财、订单”是三大保障。高邮经开区与江苏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园区保”,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目前在保项目40个以上,在保金额超3亿元。此外,园区还成立了供应链金融公司,为新投资项目提供关税垫支、成熟企业大宗材料集采等融资需求。
“新投资企业从海外采购设备,关税高昂,园区先帮他们垫付,后期达产后将垫付资金从退税中扣除,确保企业在初创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和订单开拓。”金锋说,落户高邮经开区,就是一家人。只有全方位替企业着想,政企才能实现双向奔赴。
高邮经开区在“小气候”上不断发力,让企业发展稳稳当当,不惧风浪。
陌生人和新伙伴
做好协调发展,打造家门口的供应链。不久,高邮经开区组建已久的“融合发展平台”即将上线。对于这个“云上家园”,许多企业表示,有业务可以协作共赢。小微企业惊喜连连,“终于有机会和大企业合作了”。
今年以来,高邮经开区发动专业人员对全区的产业链进行全面梳理,哪家在链上处于什么位置,协作配套上家、下家都有谁,理清了产业链供应链,再组建一个融合发展的“云平台”,让园区内的关联企业在云上牵手、在线下攀亲,从陌生人变成新伙伴。
当前,高邮经开区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硅料—多晶铸锭、单晶拉晶—切片封装—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哪家企业负责硅料,哪家企业负责拉晶……我们要求服务团队对每家企业在链条上处于什么位置,必须‘一口清’。这样,哪家与哪家合作协同,就能够轻松调配。”高邮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张健说,“现在我们瞄准产业链的增长、接粗、补齐展开招商。只有产业链越接越长、越接越粗,抗市场风险能力才越强。以前的陌生人,现在链上牵了手。”
华富储能、欧力特、新霖飞等属于“头马企业”,其中新霖飞投资成立的新瑞光电生产的N型电池光电转化率在业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大公司有领跑的“扛把子”技术,就能够接到越来越多的大订单。
“以前,订单忙不过来,就把订单派发到市域外的公司。这些公司按照我们的订单标准交货,合格率由我们验收把关。”袁朝勇说,以后只要登上园区的“融合发展平台”,我有需求、你有配套,协作就会更方便。“都在一个园区里,方便沟通交流,把订单的质量一起做得更好。”
高邮经开区,渐渐成了一座“成长在朋友圈上的园区”。高邮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李贵军告诉记者,现在“融合发展平台”搭建的是光储充产业链供应链平台,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其他多条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企业已经完成梳排,未来整座产业园将变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