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来临前,越冬的候鸟们都会从遥远的北方出发,千里迢迢寻找过冬之地。
“天时地利人和”的江海交汇处就成了候鸟落脚过冬的风水宝地。南通牵挂着这群天空之上的“客人”,用心守护,让候鸟越过高山、掠过河流的南飞旅程不那么难。
候鸟在通越冬
“冬至”已至,成群结队的冬候鸟或在水中嬉戏、或在草中觅食、或在空中翱翔,一片生机勃勃。
展翅齐飞的蛎鹬(李燕生摄)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沿着长江沿线和黄海湿地,进行鸟类观测和生态环境质量、候鸟栖息地状况核查,邂逅了不少“新朋旧友”:
——启东海边迎来“新朋友”。12月13日,在启东圆陀角地区,监测人员记录一只海鸬鹚,这不仅是南通新记录物种,也是江苏省首次影像记录,南通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全新惊喜。
——被遗忘的“候鸟”再次做客南通。“去年我们记录到一只,今年已经记录到16只了,惊喜!”监测人员告诉记者,遗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易危(VU)物种、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
遗鸥 (陆信摄)
广袤的沿江沿海滩涂湿地不止活跃着海鸬鹚、遗鸥的身影,在距离启东圆陀角140公里开外的开沙岛,十几只通体洁白的小天鹅正演绎着曼妙的“冬日圆舞曲”。
黑脸琵鹭、黑嘴鸥、青头潜鸭……天气转凉,大批冬候水鸟抵通,主要分布在长青沙湿地、圆陀角湿地、东凌水库、通州湾等地。据监测人员统计,截至目前,约5万只冬候鸟在通“休息”,主要以鸻鹬类和雁鸭类为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卷羽鹈鹕、东方白鹳、遗鸥、黑嘴鸥、青头潜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白琵鹭、花脸鸭、鸳鸯、白腰杓鹬、黑颈鸊鷉等。
成群蛎鹬在塘边小憩
红头潜鸭
今年以来,南通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南通鸟协等已记录国家一级鸟类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0余种。五山地区越冬猛禽有苍鹰、普通鵟、雀鹰、灰脸鵟鹰等5-6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让候鸟家园重焕生机
生态优良、湿地广袤、水草丰茂、食源充足,是候鸟南迁途中“加油站”的必备条件,也是更多候鸟愿意留下来的主要原因。候鸟们在湿地吃饱喝足,有的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南下,有的放下南飞的心,决意在此过冬。
黑脸琵鹭和白琵鹭共栖浅滩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靖美博士告诉记者,国际上现在一般认为全球有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国主要涉及其中4条,南通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部位置。每年进入秋季,冬候鸟的先头部队开始南迁,南通沿海滩涂是冬候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
保护候鸟,最核心的是保护湿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南通湿地资源较为丰富,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南通市有3类12型湿地、面积约696.30万亩,其中自然湿地627.75万亩。截至2022年,南通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6%。今年第27个世界湿地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数据,南通市累计保护湿地面积351.54万亩,全省第二。其中,2022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5.07万亩,全省第一。
从沿江到沿海,护鸟更科学。今年以来,南通各地持续推进鸟类生存环境工程建设,为候鸟提供温馨栖息地。目前,南通沿海地区已建成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等4处自然保护地、如东勺嘴鹬湿地保护小区等13个湿地保护小区,通过严禁非法占用湿地资源、对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养殖进行清除、清理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等生态修复手段,全面推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生龙活虎的反嘴鹬
今年10月,江苏省林业局公布了江苏候鸟迁徙通道名录(第一批)共15处,其中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名录内。12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全国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如东小洋口沿海滩涂湿地勺嘴鹬重要栖息地、启东长江口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海门蛎岈山候鸟重要栖息地三处入选。
红嘴巨鸥 白腰杓鹬 灰斑鸻 供图: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12月19日—21日,寒潮席卷南通,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海边更是寒风刺骨。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利用智慧监控系统,结合爱鸟协会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人工巡护方式,密切观察候鸟种群、觅食栖息情况,保障候鸟安全越冬。
生态观测工作人员开展辨鸟计数工作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为了更好地守护“天空精灵”,今年10月底,南通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勺嘴鹬、黑脸琵鹭、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首批在沿江沿海地区布设了10处鸟类智能监测点位,在全国率先探索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天候监测与保护,大幅降低对鸟类干扰,让全天候鸟类监测变成了现实。
长期坚持在野外观测、记录和拍摄的南通爱鸟摄影协会秘书长吴为民发出呼吁,在冬日欣赏候鸟的时候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就是对它们最大的保护。
南通环境监测中心也提醒市民,如在野外碰到生病受伤的鸟类,请及时送至附近的救护站,或者拨打市民热线报告相关部门来救助。
(来源:南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