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从5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0项政策措施,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推动?在12月27日举行的南京家政服务周开幕式上,来自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优秀家政企业代表等进行了探讨,家政服务行业数字化或能发挥关键作用。
据介绍,江苏家政企业数量约占全国家政企业总数的11.4%,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455家。南京市率先推出了家政服务信息卡,超11000名服务师实现一人一码一卡,让家庭服务有证可查、有据可依。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2021年,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布了《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从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社会保险、工资支付、技能培训、从业体检、诚信记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王淑霞:“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发布以来,在全国上下的齐抓共管下,家政行业发展确实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客观来讲,中国家政服务业目前仍然是社会痛点行业、政府聚焦行业、百姓期盼行业,小散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从实践情况来看,家政企业要想从中介制向员工制转型并非易事。比如,部分从业者觉得,帮人带孩子不算是一种职业,做月嫂也不算一份稳定工作。实行员工制不仅要层层选拔、培训考试,而且一旦出点差错,轻则扣罚,重则辞退,认为没必要跟家政企业签合同,做正式员工。这些也是不少家政企业所顾虑的事。如何引导?多方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望助力这一进程。斑马家政云创始人兼CEO张浩认为,有了数字化的加持,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便可以更具体、更科学,从而推动“阿姨变员工”“专业服务进家庭”:“有很多的月子会所、托育中心、养老中心,但是你会发现,所有的消费者认准的是它的品牌、服务能力,不是里面的某个服务人员。但是让客户相对满意的同时,这些公司活的都不好。要改变商业模型,把人向服务进行转移、把机构服务向家庭进行转移,所有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用科技和专家的能力进行替代,让我们服务人员的工作变成助教、助理,阿姨就变成了员工。”
而在一些家政服务平台上,提出了孪生数字人的概念:用户签订合同后,一个独属于他的数字人生成,随时等待用户提出工作要求与行为标准,服务人员接受到这些信息后,便可以按照标准做事、改善细节,家政e平台技术总监介绍说:“所有的月嫂、育婴师、保姆、保洁,都会有它的一套整个的服务标准。引入了一个数字人这样的一个员工,运行的过程当中,他不断的把这些标准沉淀下来,自己去做学习,去做成长,然后把标准再反馈给家政行业,帮助消费者、企业和阿姨之间快速的去建立标准和执行标准。”
国家发改委《指导意见》还提出,发展“直播+家政”等新兴模式。业内表示,这有助于开拓线上线下互动渠道,家政企业举办诸如阿姨特训营、家政周末市集等活动,展示母婴护理、居家服务等岗位技能,既可以助力企业品牌文化与高品质服务推广,也可以通过在线渠道实现供需对接、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鼓励开展数字化经营,培育家政服务数字化平台,丰富家政服务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引导家政企业顺应发展趋势,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做精。
另外,本次南京家政服务周系列活动将持续至2024年1月底,期间还将陆续推出“家政强特训”-服务能力提升季、“家政办特展”-全龄家庭消费季、“家政进社区”-品质生活暖冬季、“家政上直播”-人才网络招聘季4大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加快家政企业向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推进南京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