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区里是劈里啪啦敲键盘的声音,车间内数十台设备有节奏地隆隆作响……走进位于江苏苏州的昆山好生活家具板有限公司,处处都能感受到实干、繁忙的气质。这也是一对父子实业家创下的一幕。
上世纪90年代,江小成因缘际会之下来到上海创立了上海怡黄木业有限公司。2011年,也就是国家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翌年,怡黄木业全资投资了昆山好生活,将制造中心转移至苏州。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政策利好,怡黄形成了制造在苏州、销售在江浙沪的“长三角化”发展战略,从单纯的夫妻老婆店、贸易商转变成一家“贸易+加工”一体化的企业,成长为业内知名名品家居板材集成供应商,今年营业额预计达5亿元人民币。
创业30年多来,说起可持续“密码”,江小成骄傲地“推”出了儿子江浩。如果说“长三角化”是父亲的战略眼光,那么,全面数字化则是儿子的闯劲与智慧。2017年“接棒”父亲的传统板材生意之前,江浩在澳洲留学工作了十年时间。彼时在澳洲金融圈工作的他,感受到金融生意与从小耳濡目染的实业运作大不相同,“我越来越体会到,还是实业更能给我安全感”。
此间恰逢数实融合浪潮迭起。回国后的江浩很快意识到,“数字化是中小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想要突围就要数字化。数字化就像在一团乱麻中找到那个线头,找到后就知道怎么去调剂。”很快,“入局者”江浩就挑出了那根“线头”——客户管理。他发现,公司高层谈下来的客户,交由业务员维护,而又对业务员的日常工作一无所知,不仅不能实现深度管理,甚至可能把业务员培养成未来的竞争对手。此后,江浩引入CRM(客户关系管理),主导了系统的选型、实施、迭代,形成了人-城市-客户全链条的销售中心场景,“不仅便于业务管理,也让我们的客户感觉在怡黄享受到的是终身价值服务,与客户形成更深度、更多层级的关系。”
CRM的成功实施给江浩带来了信心,他开始做一场更大的“手术”——多个分公司的管理整合。怡黄在全国共有6家分公司,数据相互独立,想要打通,如果没有数字化这个抓手,很难实现整合。最终,在数字化思维下,江浩带领公司建立了集团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进销存、财务、生产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形成业财融合、数据融通,还建立了管理标准化SOP。
让江浩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通过与数字货运平台满帮战略合作实现的物流数字化改革。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板材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明介绍,木材与木制品行业物流面临诸多痛点。一是物流成本在公司运营成本中普遍占比较高,平均达18%;二是木制品包装一般论包,发车时如果不能拆包,势必造成空间浪费、运费高企,亟需零担物流降低成本;三是目前国内没有形成专门针对木材、人造板行业的物流公司,都是由企业各自负责物流;四是目前该行业商品生产制造周期中,10%的时间是加工制造,90%的时间是采购、运输、仓储、周转,物流效率的提升将有助于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怡黄运营总监兼物流负责人方冰晶介绍,“木业存在的物流痛点,怡黄之前一样不落,甚至更多。但使用运满满之后,公路运输起运量只有船运的1/20,且运输周期一下子从20天降到了2天。至于叫车,就更快了,基本5分钟之内就有司机接单。”灵活高效的公路运输方式,让怡黄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用料计划,核算下来运费也并未因此变高。
物流重成本也重服务,方冰晶对此深有感悟,“船运时期货损率高,而且板材很怕雨淋,我们之前尝试跟多家保险公司谈过投保,但保险公司不敢接,认为风险太大”,而通过运满满调车,可以同步购买保险,15—25元的保费就可以为一车价值10万元的货品建立保障。运输质量上,方冰晶起初对于平台匹配陌生司机很是担心,但很快她就发现,由于平台实现了从接单到运输的全流程线上化和关键节点记录,服务、轨迹全程可追踪,司机的服务水平普遍很高,很少有纠纷、延误。如今,怡黄98%的货物都通过平台调车,涵盖了原材料采购-总部分拨至全国十多个服务点-为终端客户配送的全生命周期运输过程。
江浩用一串数字总结了物流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效果,“物流费用下降30%,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从17%下降到了11%,下降了6个百分点;仓储周转率提升20%,仓储成本下降10%;物流效率提升60%,物流客诉率下降10%,物流管理效率提升50%。”这一串数字,不仅是怡黄降本增效的成果,更蕴藏着千万个如怡黄一样的中小企业降本增效的密码。
未来,怡黄还想进一步破局,通过与国际设计接轨、开拓海外业务等方式,打造自有品牌、出海,建立第二、第三增长曲线等。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