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停,阳光洒在乡野田间的积雪上,让人在寒冷中感受到勃勃生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融媒体行动收官站走进淮安金城村、刘老庄村和三园村,品味乡村冬日里的烟火气息,感受在村民致富路上的喜悦。
来到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金城村,远远就看见“芦笋省特色产品优势区”几个大字醒目地挂在塑料大棚上。这些年,金城村靠着芦笋产业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 我在这个地方每年干10个月左右,4万多块钱收入 。”
曾经在外务工的孔庆平,如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由于芦笋的采收期从3月到11月, 需要大量人力采摘,加上冬季园子需要维护管理,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村民们在这儿干活,一年有几万块钱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充实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金城村的土地是弱碱性沙土,粮食作物大多收成不好,可没想到芦笋种下去长势喜人。2018年,村党总支书记刘国轩看准了这条“致富路”,率先流转2200亩土地用于种植芦笋,并用优厚的政策和服务留住种植大户。
“前两年从土地租金上给予补贴,第一年每亩800元,第二年每亩700元;南京众彩、上海江桥,我们跟这两个市场都有保供协议;我们的宗旨是让他们来了放心,实现共赢,他们能赚到钱,我们老百姓有事做。”刘国轩书记说道。
芦笋种植大户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传授种植经验、提供就业岗位;芦笋水饺、芦笋茶、芦笋啤酒等特色产品也即将走向市场,金城村的芦笋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是一个英雄的村庄,1943年3月18日,刘老庄连82位指战员在这片土地上与3000多日伪军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陷入绝境,危难时刻,他们带着刺刀拼死搏杀,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先烈们的动人故事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建设好村庄,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也成了刘老庄村每一位党员和干部的使命。
刘老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余峰表示,村里一直以“让村民过得更好”为宗旨。2012年,村实施集中改建,让680户村民集体住进了新楼房;社区网格员24小时待命,村民遇到了突发问题,网格员随叫随到;村里的党员定期上门做志愿服务,家家户户水电费全免,孩子上幼儿园不要钱。这些无不让村民感受到生活幸福有保障。
走进刘老庄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影音室,这里正在放着电影《志愿军》,屋里很温暖,十几位老人都在专注的看着。除了影音室,这里还提供了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等丰富了村民们的生活。说起如今的感受,大家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太好了”。
进入金湖县吕良镇三园村,一条条崭新又整洁的乡间道路,一座座红砖灰瓦、白墙黛瓦的平房小屋,让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河道堆满淤泥、私搭乱建随处可见的脏乱模样。
村子坐落在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 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发展旅游产业,2021年,一场翻天覆地的村容村貌整治开始了。
“投资了1500万元,对村民的家前屋后,沟渠清淤、旱厕改造、飞线整治、拆地整理,还有路面包括停车场的新建,对房屋采取了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有红墙灰瓦的风貌 ,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高。”三园村党总支书记王大发说道。
环境好了,怡人的乡村风光,自然吸引来了许多游客。三园村抓住这个机会,打造了一个占地540亩的三园度假农庄,涵盖露营、烧烤、采摘、垂钓等十余种项目,单是今年就接待了大约10万游客,带来近200万元的收益。
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三园村,也将越来越多三园村本土的特色农产品带出去。王大发书记表示,每年旅游带动村里农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将近150万元,包括水蜜桃、梨子、火龙果、柚子等等。
刘老伯是三园村的村民,今年60多岁了,看着这些年村居环境越来越好,村里越来越热闹,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他说,农村有一句土话,叫锅里有,碗里才能有,只有村子搞得好,村民才能过得好,他现在住在这里很幸福。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 江苏广大农村都在奋力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绽放在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无疑是乡村振兴最亮眼的“答卷”。
(江苏新闻广播/马骏腾 江苏广电“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融媒体行动淮安报道组 特别鸣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