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塑料、厨余残渣、废旧电池……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关系到“无废城市”建设的“大事”。
据统计,2021年,扬州市共收集生活垃圾(其他垃圾)140.3万吨(3844吨/日),产生强度约0.8398千克/人·日,较2020年0.8006千克/人·日、2019年0.7847千克/人·日,呈逐年递增趋势。
近年来,扬州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并以此作为探索城市治理的切入口,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整洁、绿色、美丽的环境举目可见、伸手可及、亲身可享。
一种新思路 以治理智慧巧解“固废方程式”
早上8点,在古城仁丰里街区,桶边督导员正在垃圾桶旁引导市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为“无废城市”建设守好第一道关口。
广陵区辖区面积265.36平方公里,在如此之大的区域内建设“无废城市”,广陵区选择从城市垃圾处置这一源头抓起。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开始实施后,该区配置了682个分类垃圾厢房和投放站,并安排129名桶边督导员上岗。与此同时,广陵引入绿色资源再利用服务团队“沃沃回收”,开展可回收物收集,并以现金、实物等形式进行兑换结算,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同时,该区设立了“智慧环卫”云平台,将各类作业车辆、垃圾桶分布点、厢式垃圾房实时运行情况纳入平台监管,数据及时上传后方云平台,让大数据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广陵区的创新做法,正是一扇窥见扬州以治理智慧巧解“固废方式”的窗口。
2022年9月1日,《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年来,扬州宣传引导、生态导向、精准高效,聚焦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环节”,依法推进,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0%以上;狠抓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三化”处理水平达到了新高度,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并荣获全国首座“净塑城市”称号;建立健全了“四分类”全生命周期新体系,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6%以上;在全国垃圾分类评估考核中进入第二档。
一次新探索 挖掘生活垃圾的“无限可能”
“沃沃艺术空间”是这两年在扬州不定期举行的艺术展。这里的作品,都来自垃圾。
从咖啡渣实验室到图书漂流计划,从瓶子创造营到瓶身之旅,从可循环办公用品展再到沃沃回收展,精彩的创意让大家看到了生活垃圾的无限可能。“我们希望将看似无用的闲置产品,通过回收再设计,赋予新灵魂,使产品再生、变废为宝。”沃沃回收相关负责人介绍。
用垃圾开设艺术展,只是生活固废的“艺术化”利用。而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生活固废利用,正在朝资源化进行探索。
12月23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五年 如何让城市更宜居?》为题,聚焦扬州在“无废城市”建设道路上的创新探索与举措,重点介绍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企业,1吨废纸能造出850公斤成品纸,废纸利用率可达96%以上。
除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因养护而产生的园林废弃物在扬州生活固废中占据较大比重。据统计,2019—2021年,扬州市共收集园林废弃物约1.49万吨。
受广陵区委托,江苏叁山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通过园林垃圾粉碎车就地实时粉碎并直接装车,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此基础上,叁山于2022年在广陵区沙头镇建立园林绿废循环展示基地,收运的园林绿化垃圾通过进一步粉碎、发酵、筛分等加工过程,最终制成有机肥。
为了进一步促进固废的“绿色循环”,去年12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扬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从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等多方面抓手,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范化、智能化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市区全覆盖,标准化分拣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一个新风尚 全社会“刮”起绿色生活风
去超市自备购物袋、住酒店自备洗漱用品……随处可见的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扬州人的潮流新风尚。
今年9月,汶河小学的孩子们在开学时,上了别开生面的“生态文明第一课”。课上,广陵区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在广陵区东关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活动上,市民和游客通过现场设置分类投放的游戏,在获得分类知识的同时收获一份绿色小礼品……
这样主动开展的宣讲活动,广陵区会不定期进校园、进企业、进小区等公共场所宣传活动,营造“沉浸式”自主学习空间,让大家观摩资源循环利用的产品实物,现场体验再生资源如何便民利民,培植新型环保理念,培养低碳时尚生活习惯。
从广陵向全市延伸,扬州市文明委8月下旬出台实施意见,针对餐饮浪费行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引导外卖商家(餐饮市场主体)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拼菜等多样化点餐服务,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鼓励消费者通过12315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经营者浪费行为。
如今的扬州,以“回收利用”破题,用“绿色风尚”答卷,夯实“生活无废”环境,统筹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活固废打通了“绿色循环”,让城市更“轻”、环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