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消保委今天(1月2日)发布2023年全省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舆情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维权投诉239670件,同比下降14.0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
从投诉数据来看,2023年商品类投诉达141671件,占受理总量的59.11%,同比下降21.3%;服务类投诉达97999件,占比40.89%,同比下降8%。商品类投诉中,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日用商品类、家用电子电器类、食品类,投诉量分别为33104件、30778件以及21468件。问题主要集中售后服务、质量、合同方面。服务类投诉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仍居榜首,投诉量为33687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34.37%,其中以合同问题投诉最多,虚假宣传和质量问题次之。
预制菜消费引发关注
消费者周先生去年10月7日向江苏省消保委投诉称,自己9月29日观看电视,通过电视上的广告热线订购红烧肉罐头6瓶,货品加运费共计128元。拆封2罐试吃后发现商品与广告不符,要求退货。与商家沟通无果后,投诉至省消保委。在工作人员调解下,商家退回全部货款。类似的预制菜过去一年争议不断,省消保委系统2023年收到有关预制菜消费相关投诉达150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全年关于预制菜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52645条。从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制菜与宣传不符,且缺乏统一的生产制作标准,食品卫生无法保证。二是线下餐厅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消费者认为堂食更花费时间、金钱却仍吃到预制菜,商家涉嫌侵犯自身知情权。三是预制菜标识标签信息不全,部分商家未明确套餐内菜品内容、所用食材、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储存方式、后续加工方式等重要信息,消费者担心买到“三无产品”。
对此省消保委认为,作为舌尖上的新服务,预制菜经营者应诚信经营,把好“安全关”,在此基础上丰富品种类别,提升预制菜口感风味。其次是做好产品详情规范标识工作,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再者是保证商品运输条件,提高配送效率。最后也希望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为预制菜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文娱消费问题较多
去年一年,文化娱乐消费持续升温,电影放映、演出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线下演出火爆,与此同时相关投诉问题增多。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有关文化娱乐消费1461件;全年关于演出市场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318826条。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投诉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体演出买票、退票难。演唱会“黄牛”囤票、炒高价格,以及门票往往提前几个月预售,但不支持消费者后续变故退票,引发矛盾纠纷。二是实行网上预约买票,线下购票难。不少消费者到外地参观,因预约不到无法进入,旅行体验感大打折扣。三是涉嫌虚假宣传。如演出人员涉嫌假唱、表演时长及安排有“缩水”等等操作,导致观演体验不佳。
消费者柴先生去年10月2日投诉称,其9月5日在微信公众号购买六张太湖湾音乐节门票,共计4794元。由于有事无法观演,打算全部转让。规则显示,该门票可以在9.1-9.30晚上11点之间转赠他人。但转赠功能需主办方将门票同步个人票夹才能操作。消费者多次联系主办方,但主办方直到9.30晚上6点左右才将门票同步至票夹。而售票平台在7点左右就关闭了转赠功能,导致最终无法转送他人。商家表示,无法退款。
对此省消保委表示,要充分挖掘文娱市场的活力,做好服务体验。演出主办方应均衡多方利益,探索推出更公平、合理的退改票政策,同时通过限制购票数量、实名制等手段,避免“黄牛”囤积门票。热门景区应均衡线上线下票源,为线下购票参观保留线下购买渠道,方便外地以及老年游客。最后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文娱市场秩序,依法整治“黄牛”炒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畅通群众投诉举报热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网络直播销售纠纷问题突出,未成年消费类型多样引发担忧,老年消费安全感欠佳也都是2023年的消费投诉热点。
整体来看,2023年江苏消费市场呈现,升级类消费加快释放潜力,消费方式、消费品类多样化的趋势,消费个性化需求、智能化体验不断加深,带来消费新业态的投诉增多。同时,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消费场景乱象迭出,“一老一少”消费权益需强化,特殊群体消费体验与互联网发展之间存在“壁垒”亟待破除。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充分匹配、消费短板尚未补齐等因素也限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对此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针对预制菜等新消费品类消费业态,要加强标准引领;针对“一老一少”等消费群体,要加强权益保障,利用大数据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玩具、老年人保健品等消费市场的监测,及时发现消费领域的潜在风险。从需求侧提升特殊群体的消费品质。针对直播网购、文娱消费等市场潜力巨大的消费领域,要协同发力,完善平台审核及动态监测机制,完善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问题解决效率,避免出现“踢皮球”现象,推动行业长久繁荣发展。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郭艺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