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事业的变迁史2018-06-04
1/33

显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背景开始经历重大变化,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
图为2017年7月24日,西藏林芝,来自首都及全国的几十家医院的400余名医务志愿者,分别前往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开展健康帮扶活动。守义人/视觉中国
  • 在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在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政府正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化进行探索与完善。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设备、环境、服务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明显提高,但同时也一些地区仍不乏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
图为2016年9月29日,安徽省立医院的手术室内,赵炬的器官捐赠手术在此进行。在安徽省立医院的手术室内,医生们跟赵炬的遗体鞠躬告别。视觉中国
  • 2012年12月18日凌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的大厅以及国道上挤满了医院里临时用的“板儿车病床”,据说当天的情况还算是少一点的。大医院急诊部床位严重缺失,众多前来就医的病人只能躺在大厅或者走廊上。新京报尹亚飞/视觉中国
  • 2010年12月1日,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患者在麟游中医院接受电针灸治疗,这样的针灸方法比传统针灸的手搓式更安全有效。华商报王智/视觉中国
  • 2010年11月20日,北京,北京妇产医院排队挂号的看病者。当天是北京全市25家医院开设双休日门诊的第一天。法制晚报/视觉中国
  • 2009年10月26日,长沙湘雅医院等待看病的人们。早上五点多,为了第二天能排到队,李大哥在医院走廊里临时拼成的床上睡着了。杨抒怀/视觉中国
  • 2009年10月28日,长沙湘雅医院等待看病的人们。五点三十分,大门一开,仿佛发令枪响,人们百米冲刺般涌向门诊大厅。杨抒怀/视觉中国
  • 2006年3月27日,湖北,宜昌市西陵区窑湾乡茶庵村的农民在办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湖北省已有41个试点县(市)的143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刘君凤/视觉中国
  • 2006年3月4日,安徽芜湖,镇卫生院内一个医生在为一个孩子做外科手术,这个医院设备很简单。吴芳/视觉中国
  • 2006年,安徽芜湖,农村一孩子在展示合作化医疗本,当地每人每年上交10元就可以享受合作化医疗。吴芳/视觉中国
  • 2005年11月13日,一位民工在送水的路上出了车祸,赵华琼上门看病,一分钱也不要。梁臻/视觉中国
  • 2004年11月20日,山东潍坊一名郊区患者进城看病。甄士光/视觉中国
  • 2005年7月26日,浙江,出诊回来的乡村医生戴清发正在顺便给一些村民检查身体。吴国方/视觉中国
  • 图为一间乡村医院。由于条件限制,成年人和小孩在门诊部的走廊里接受注射。胡灏/视觉中国
  • 2004年5月,浙江省儿保医院血液病区,患儿和他们的亲人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李颀拯/视觉中国
  • 2004年5月3日宁波一医院注射室。张和平/视觉中国
  • 2004年3月1日,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21世纪医学国际论坛上表示:要将民营医院尽快纳入医保。图为上海一家民营医院里的病人在挂水。南山/视觉中国
  •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非典医疗费用报销型险种。杨多多/视觉中国
  • 200010月16日,某医院将电脑植进人体用于治癫痫。图为即将埋藏体内的微型电脑。小文/视觉中国

我要说两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