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诗咏扬州:扬州是我的根

扬州发布 2017年06月07日 14:32:30

  我的出生地宝应县,隶属扬州。离开农村老家后,扬州市(即现在的广陵区)是我学习、工作的第一个城市。1978年2月,我成为“七七级”大学生,离开扬州,走向南京,后来依次到北京、南京、海口、北京。扬州是我的根。

  这些年我常回扬州,学习写诗给了我一个表达家乡感情的新方式。

  ——周文彰

  个园

  万竹轻摇细雨中,

  尘消翠滴杆微躬。

  富商过往知何去,

  闲客如今赏个风。

  2007年春。个园,扬州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

  个园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取竹字的半边,也是竹叶的外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故名“个园”。

  正谊书院

  (一)

  十载江都相,

  倾情正谊扬。

  遗存虽破损,

  道统个中藏。

  (二)

  重修董子祠,

  励学祭宗师。

  仰视堂中像,

  凝思久不移。

  2013年8月7日。“正谊书院”原是纪念董仲舒而修建的“董子祠”所在地。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王刘非国相,俗称江都相。董仲舒扬州后代的族号为“正谊堂”;“正谊明道”是董仲舒主张之一,谊即义。

  董子祠长期用作汶河小学北柳巷分校,年久失修,几成危房。时任区委书记陈锴竑携领导集体,集董子任江都相10年之遗迹,重修正谊书院,以弘扬国学,熏陶后代。

  重游瘦西湖 周文彰

  瘦西湖留影

  湖瘦水长流,

  桥低过扁舟。

  枝头藏绿色,

  倩影扫春羞。

  2013年2月13日正月初五。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明清时期,许多盐业巨子在沿河两岸构筑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被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瘦西湖名称来源于乾隆年间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1973年9月,我带着乡村民办教师的粉笔灰和家乡泥土进入扬州师范学校读书、任教,直到1978年3月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在扬州,我和妻子相识相恋,瘦西湖成了我们此后屡屡深情重访之地。

  “扫春羞”,即一扫春的羞涩。

  除夕夜在瘦西湖散步

  独步瘦西湖,

  街灯叹老夫。

  不观春晚会,

  急走有何图?

  2015年2月18日。医生告诉我,控好血糖,每餐进第一口主食起,半小时后必须快速散步。一年来我照办雷打不动。今天是羊年除夕,在扬州老同学家共进年夜饭之后,已是春晚开启之时。我强忍看春晚的冲动,照常踏上了半小时的散步之路……

  重游瘦西湖

  湖中细子漾波迎,

  含笑楼台表故情。

  白塔晴云花斗艳,

  长堤春柳鸟争鸣。

  五亭高矗千桥逊,

  一树低横百趣生。

  不厌金山门矮小,

  流连忘返觅踪行。

  (2015年2月19日,羊年正月初一)

  夜步东关街

  灯笼串串火般红,

  旺铺通明照夜空。

  商贾园林池水下,

  欢鱼不寐表情衷。

  2016年2月14日,正月初七,与老乡晚饭后在扬州老街东关街散步。今天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情衷,衷情的倒装。

  个园兰花

  古典红窗透艳阳,

  幽香阵阵满庭芳。

  非因此处兰花贵,

  只是今天意味长。

  (2016年2月14日于扬州个园)

  瘦西湖桃花

  叶芽吐翠缀花涛,

  艳紫繁星独占鳌。

  每遇流连难弃舍,

  只因自小叫红桃。

  (2016年4月9日于扬州)

  陪老友游览瘦西湖

  欣陪挚友古城游,

  明媚春光照彩舟。

  缓步长堤留倩影,

  依身木凳赏人流。

  花前饱吸芳香醉,

  树下清赏翠色幽。

  最是桥中亲密劲,

  心潮涌动久难休。 

  2016年4月9日,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旅游旺季。瘦西湖里情厚、天好、景美、人多。多到什么程度?人群川流不息,几乎没有让人拍照的间隙;游人满路满亭满桥;平时过二十四桥,1分钟足够,我们走了足足15分钟。人多也是一景啊!我们个个游兴盎然,心情愉快。

  醉美扬州

  醉人莫过广陵城,

  美意随来缓步行。

  扬首还灵瞪慕眼,

  州官抱憾不重生。

  2016年10月14日,藏头诗,写在“醉美扬州·庆祝扬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之际。

  2006年,扬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在这获奖十周年之际,扬州书画家们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和对这方土地的热爱,深情地描绘和展示扬州的人文、生态和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展现扬州独特的气质和美好的形象。

  展览由江苏省文联、中共扬州市委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展出作品90余幅,我应邀提供作品参展。

  家在扬州

  家园古朴有唐风,

  在水龙舟皇顶篷。

  扬福桥前方塔下,

  州官喜看众儿童。

  2017年5月21日,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扬州论坛,我的家自然由大变小,从在省会的“家在江苏”,变成了今天的 “家在扬州”(藏头诗)。扬福桥,指代万福桥。桥下空地,在别的地方,很容易成为藏污纳垢之所,而扬州人把它变成了儿童乐园。陪同的市领导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登栖灵塔

  登临塔顶眼波开,

  绿树环湖掩钓台。

  昔日江淮分水岭,

  游人拜寺踏青来。

  2017年5月21日上午,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扬州论坛的游子们考察扬州历史文化,登上了蜀冈的栖灵塔。钓台,指瘦西湖公园内的著名景点钓鱼台。寺,大明寺。

  扬州论坛 周文彰

  扬州论坛

  四方游子献铮言,

  句句情深报大恩。

  纵使功名天地广,

  溯源不忘故乡根。

  5月21日下午,扬州论坛准时开幕。担任主旨演讲和发言的,都是名家大咖,但都倾诉了对家乡的眷念和感恩之情。

  瞧这一家子

  香樟老少一家春,

  父茂妻繁爱子亲。

  雨猛风狂寒暑苦,

  不离不弃享天伦。

  2017年5月21日,面对扬州平山堂鉴真纪念堂外三株香樟树,谢正义书记简介了树的发现过程和文化意义,并希望我为之作诗。此诗为我奉命之作。

  掼蛋

  三分技艺七分牌,

  手气低迷任打挨。

  全福猴王无敌手,

  同花顺子有威骸。

  输盘抱怨对家臭,

  赢者吹嘘自我佳。

  兴起怀疑鸡叫早,

  风行老少在江淮。

  2017年2月2日年初六。“掼蛋”,是在江苏、安徽等地广为流传的扑克游戏,由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在传统“跑得快”和“八十分”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并很快取而代之。牌局采用四人结对竞赛,输赢升级的方式进行。由于易学,组合和技巧性强,牌局富有娱乐性和刺激性,深受官员、白领和群众的喜爱,民间盛传,“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

  家乡宝应 周文彰

  家乡宝应

  真如献宝获皇恩,

  年号为名县贵尊。

  东荡莲荷香心腑,

  西湖闸蟹味勾魂。

  沟渠密布连江海,

  公路纵横达镇村。

  一曲乡淮情已醉,

  谁知翰墨撼轩辕。

  2015年国庆节,从老家宝应回京,即看到中国书协征稿通知,为在宝应举办的“清水”书法名家邀请展征稿。国庆当天散步吟成这首诗,作为我的书写内容。

  我的老家宝应,秦时建县,曾名安宜县,距今2200多年。公元762年,比丘尼真如获“八宝”献于皇帝,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为“宝应”。

  宝应县境内河湖密布,面积较大的有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等,俗称“五湖四荡”。宝应盛产鱼虾螃蟹、龟鳖珍珠、荷藕菱角,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中国荷藕之乡。

  宝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已成为扬州乃至江苏公认的书法大县之一,书法队伍阵容强大、基础雄厚,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建“中国书法之乡”。

  忆秦娥·故乡夏夜

  蛙声亮,

  荷塘月色从天降。

  从天降,

  欢鱼戏水,

  涟漪微漾。

  流萤忽闪飞蛾撞,

  蚊虫结伙轮番上。

  轮番上,

  妈摇蒲扇,

  儿梦轻唱。

  2013年7月18日。儿时的故乡,夏天炎热,没有电,更没有电风扇,晚上屋内闷热,难以入睡,于是家家户户在屋外乘凉,可是蚊虫成群叮咬又成了睡眠的最大威胁。所以,每年夏天许多人都会消瘦,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夏”。在家乡20年的乘凉夜晚留给我这首诗意的深刻记忆。

  长相思·祖屋

  大运河,

  小运河,

  河水分流到后坡,

  枝繁柳树多。

  季如梭,

  月如梭,

  故里情怀多折磨,

  面南思祖窝。

  2013年7月21日。后坡指我家屋后的斜沟河岸坡,河水来自大运河。我小时候在坡上栽了许多柳树。

  老家新变 周文彰

  老家新变

  路到河边是老家,

  车行许久却无涯。

  原来两岸桥连道,

  错过三村乐掉牙。

  2013年8月5日,我再次回村。人越上年纪,越是记挂家乡,我也如此。车从望直港镇向南直行,一条小河拦断直行道路,向东一拐,过蝗蝻庙桥,我家也就到了。于是我坐在车里自顾忙自己的。

  乡间道路不宽,车子快不起来,但埋头忙着的我还是感到,早就应该到河边了,怎么还没有到呢?我抬头望望窗外,田头、村庄、道路……一切变得陌生起来,我好生奇怪--到什么地方了? 

  原来,扬州市政府批准的“康居示范村”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让我家后面的小河上架起了平坦的水泥桥。车子开过头了……

  乡情 周文彰

  乡情

  老少涌村头,

  乡情扑面流。

  对烟聊往事,

  笑语晃新楼。

  2013年2月13日,正月初五,我回家乡看望乡亲。我1973年9月离开村里到扬州师范学校读书,今年正好40年。父母均已过世,我也多年不在春节期间回村了。得知我回来,男女老少从家里出来笑脸相迎,我握手敬烟,不抽烟的吃糖果点心。虽然我离开家乡多年,但因我年年回乡,几乎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回忆起过去在村里一同玩耍、干农活的往事,大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快乐的笑声。

  又回蝗蝻庙

  痴情眷恋蝗蝻庙,

  梦绕魂牵数十年。

  似箭归心瞻父母,

  如胶眷意看乡贤。

  笑谈钓鳝新桥上,

  畅忆寻鹅老屋前。

  问起铁肩杨队长,

  哽咽奶奶指心田。

  2015年2月22日,羊年正月初四,我携家人回蝗蝻庙祭拜父母,看望乡亲。蝗蝻庙,我生活了20年而父母长眠的老家。钓鳝,这是我在家乡从事的副业:每到暑假,我用自做的鱼钩,沿着水稻田的田埂,寻找黄鳝打造的小洞,然后伸进鱼钩,那时我们称其为“钓长鱼”。寻鹅,寻找我自养的小鹅。

  (作者周文彰,笔名弘陶,1953年8月生,江苏宝应县人,哲学博士,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