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苏州——采访札记:苏州 “不变”的力量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变才能生存、发展。但有时,不变更是一种力量。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改革开放排头兵,面对发展的大潮和转型的大势,苏州怎么办?
在苏州采访、接触各方人士的过程中,记者深深地感到,在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的种种“变”中,有一种“不变”更显宝贵,也许就是这座城市发展能有今天、能有明天的关键。
坚守实业、精益求精,苏州没有变。转型不等于盲目转行,盲目转行很可能天天当外行。
在苏州众多世界行业“单打冠军”中,通润机电集团董事长顾雄斌从1968年试制千斤顶开始,在行业打拼近半世纪,做到了商用千斤顶、汽车千斤顶等四个产销世界第一。“我这一辈子就想办法做好这一件事,千斤顶行业就芝麻大,但我要成为其中的绿豆。我们是一滴水,一滴滴水汇成中国制造业的江河大海。”
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20多年坚持做纺织,虽也自嘲失去了很多暴富机会,但如今依然忙于用智能生产和大数据管理改造童装和运动装生产线。“我只做纺织,我们纺织人要把传统变成经典、变成时尚。”
超前谋划、咬定青山,苏州没有变。转型需要积极引导,但更要久久为功。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苏州工业园区,20多年前由规划专家手绘的规划图,与如今航拍的实景图高度吻合。一张规划图管了20多年,园区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获得了刚性保证。
在昆山,笔记本电脑代工如日中天时,就开始培育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显示产业,在小核酸制药刚显露发展苗头时就主动引入人才打造产业化平台。十年磨一剑,昆山光电显示产业已掌握全球话语权盈利颇丰,而小核酸制药多个药品即将摘收果实。
传承历史、珍爱家园,苏州没有变。很少有大城市的发展能够像苏州一样,古城区基本保持了历史风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古城保护规划历经五轮,始终坚持“保护古城、发展新城”理念。苏州古城中,平江路的基本格局和风貌近八百年来没有变,北寺塔仍然是古城制高点。古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已全部搬离,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占比已接近90%。
古典风貌和现代风尚并存,宜业而又宜居,已经成为今日苏州独到而又具吸引力的珍贵财富,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创新人才安家落户。
内敛精致的苏州,温润中蕴藏着一股刚强之气,变化中依然有着自己的坚守。期待着未来的苏州,能够用好这种“不变”,更好地去应变,继续肩负起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富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