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遇书是缘,撷香为用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7年07月19日 15:49:31

  他是著名作家,年近七旬依然笔耕不辍;他是著名藏书家,家中有两万多册藏书;他曾为城市保护仗义执言。但抛开表象来看,他其实只有一个身份——有良知的读书人。

  薛冰现任南京市藏书家协会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雨花》杂志编辑,《东方文化周刊》副总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守望老南京的读书人 家中有藏书两万多册

  薛冰的家中有个“图书馆”。在他14平方米的书房里,摆放着5个巨大的书架,里面全塞满了书。在他的家里,极难找到没有书的地方。藏书共计20000余册。上个世纪80年代,薛冰进入江苏省作协工作,当时作协的藏书也不过20000册。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人极有社会地位,工资之外还有稿费,薛冰也是从这时开始买书的。他藏书可不是为了买卖。

  如今,这些分门别类的书籍被分柜摆放。它们就像薛冰的老朋友,他能记得每一本书的内容、渊源,与自己的故事。

  只有一类老朋友是没办法被专门摆放的。薛冰大概有五六千册有关南京的藏书,它们散居于书架各处,却聚居在主人的心里。

  著作中四分之一是写南京历史

  作为一位作家,薛冰的写作灵感又得益于文史知识的功力,有其历史的深度。在薛冰的40本著作中,有四分之一是写南京历史的。

  薛冰能用最地道的南京腔调,讲述最隐秘的南京故事,他手一抬,拿出的就是《南京城市史》这样的专著。

  大概在两岁的时候,薛冰跟随家人从绍兴来到南京。后来,他又曾下乡到泗洪。如今的薛冰,已行过许多地方的桥,也看过许多地方的云,但只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故乡。

  中学时,薛冰与学校图书管理员关系良好,每年暑假,都有机会借着“修补图书”这样的勤工俭学活动进入学校图书馆最核心的区域,借阅平常难得一见的国外经典。因为读书多,善写作,在南京钢铁厂工作期间,他被调入江苏省作协。阅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最早的一篇小说就是写某个南京人的。作家都需要有这么一个精神故乡,比如莫言的北高密乡、薛冰的南京。

  “我们可能是见过老南京的最后一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后代留下一些东西。”薛冰说。

  于是,这位满头华发的老人出现在南捕厅地块的拆迁规划会议上,也坚持着高强度的阅读写作,他只是想守望一些东西。

  2015年《南京城市史》出版。

  “2500年来,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盛时衰、屡毁屡建,经历了太多曲折和风波。在我的写作生涯中,这大约是写得最苦的一本书了。薛冰说。

  遇书是缘,撷香为用

  读书、编书、写书,贯穿了薛冰几十年的生活,他买的每一本书都看过、用过,他和书之间有着深厚的缘分。如今,年近七十的他还每天坚持看书、写书、查资料,精神烁烁、笑声朗朗,这便是诗书的积淀。

  谈到读书对家人的影响,薛冰说家人都很喜欢读书。他的女儿幼时不认识字时就开始翻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电视台高薪工作,从事文字编辑、图书设计工作。联想到薛冰年轻时也曾做过编辑工作,也许这就是一种传承。

  薛冰作品

  《群芳劫》、《天长地久》

  《青铜梦》、《爱情故事》

  《旧书笔谭》、《止水轩书影》

  《家住六朝烟水间》、《江南牌坊》

  《金陵女儿》、《金陵书话》

  《南京城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