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用"为城市名片!看信用建设的"苏州之路"
2500年古城新貌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最具文化创意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李光耀世界城市奖(全球仅三个),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属于苏州的荣耀,还在继续......
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颁布了多个城市信用大奖,苏州不但榜上有名,更在这个全国权威舞台上发出了苏州的信用城市建设之声。
此外,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城市信用状况综合监测中,今年3-6月连续四个月,苏州市蝉联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如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愈发重要,信用城市应该长什么样?最直接的说法,就是让“信用有价”的实践在更多场景落地:
停车场停车可以先离场后自动扣费;
办理公共事务,可以先办事后补资料;
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可以获得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发放的纯信用贷款;
诚信个人可以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人才推荐等就业服务……
这些都是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给市民生活、企业成长、城市发展带来的改变。
给大家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免押金租车、免押金租房、免押金住酒店……各类押金正在减免、消失,用户和机构之间的关系正因为信用而变得简单。比如:
免押金住酒店,入住时间由平均十几分钟下降到四五秒,退房时间由平均4、5分钟下降到18秒;免押金租车,免掉押金的同时,将租车时间缩短了60%-80%;免押金租房,更减少了刚毕业大学生、蓝领等的现金压力。
据估算,各类免押服务,合计免除押金已经超过380亿元;仅在过去的12个月,信用住已经为用户节约了押金60亿元。
这仅仅是个开始...
那么,如何让信用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如何做到"守信有价值,失信有代价"?
荣誉背后,苏州的诚信建设之路,究竟是怎么走的?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庆文分享城市信用建设的“苏州之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是崇文重信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形成了以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和亲商理念为核心的“三大法宝”。
近年来,苏州市把“诚信”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精神内核,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改革、提高政府“放、管、服”水平的突破口,以创建示范为动力,锐意进取,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城市“诚信”新名片。
为了打造信用城市这张响亮的都市名片,苏州主要做了这三件大事:
一是夯实信用建设的基础。城市在推动信用建设方面,“人、财、物、机制”是重点。苏州从关键环节入手,做到力量保证、财力支撑、载体到位、机制完善,夯实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市级信用部门专职工作人员13人,信用建设年度专项资金1000万元。
2013年以来,先后建成“一网、两库、一平台、一大厅”。企业库归集65家部门、3600万条信息,个人库归集22家部门、2900万条信息,主要信息源部门实现互联互通。“诚信苏州”网站访问、查询量均过百万,市公共信用服务大厅累计服务企业2.3万家。
2016年底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到位,“双公示”信息25.5万余条全量上网公示,并上报国家平台,高质量地完成了创建示范城市的专项任务。
二是拓展信用应用的领域。苏州坚持“以用促建、建用并行”,促进信用和政府各部门业务深度融合。深化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在全市所有行政管理事项中,信用承诺融合20多项,信用审查融合60多项,政府采购、财政资金扶持等嵌入信用监管流程。
完善行业信用数据平台,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探索旅游、商务、安监等领域的信用联动监管。实施红黑名单发布制度,编织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
在住建、环保、税务等领域,开展市政工程招投标项目应用信用评价、绿色信贷示范应用、“政法银企”信用联动等示范应用项目。税务部门开发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平台”,对93万纳税自然人开展信用“画像”,并根据评分情况,对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管理和分类服务,此项创新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
三是创新信用惠民的深度。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融汇“数据+模型+场景”的市民信用评价产品“桂花分”,应用到免押借书、办事绿色通道等场景,让1300万苏州市民感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感受到信用融入城市的血脉。
此外,苏州还成立国资企业征信公司,依托市信用平台,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坚实保障,累计为5300余户小微企业授信1600亿元。同时,积极培育信用市场,三年来累计扶持社会化信用项目30多个,扶持资金超过1000万元。
下一步,苏州将加快创建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努力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和联动等方面寻求突破,走出一条城市信用建设的“苏州之路”。
信用社会的建立,更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文明遵守,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诚信”打造成苏州发展的最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