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产学研释放“双面胶”效应
不久前,2017中国中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惠山区召开,多位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作为主办方,今年年初落户的中车时代凭借其手握的高端智能制造磨抛技术成为焦点。“这家公司的诞生是研究院转型的缩影,也可以说是惠山产学研模式升级的开端。”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所说的新模式,即产业研究院在满足本土企业科研需求的同时,凭借其技术优势招引来更多“下金蛋的鸡”。
惠山的“一多一少”曾让主政者皱眉:中小企业多达一万余家,但本地高校、人才、科技资源却很少。从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在此成立无锡研究院后,哈工大、中科院等六大产业研究院先后落户惠山,无缝对接当地的机械、纺织、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5年时间,接地气的科技服务模式使当地涌现出无数行业“小巨人”。
这种“一镇一院一产业”产学研模式的推进,渐渐让人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价值,“每个研究院都掌握着若干产业的核心技术,若以此为媒孵化、引进优质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中车时代董事严思杰介绍,中车株洲所是追随着华科大研究院的复杂曲面智能磨削技术而来,双方共建的中车时代落户半年多,承接的订单就已接近5000万元,全年订单总额预计可达3亿元。
这让惠山区悟到:产业研究院不光是科研机构,更可以是“隐形冠军”的发起者与制造者。惠山区政府一位负责人透露,继中车时代之后,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又联合中车集团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达成兼并协议,成立“中车新能源汽车”,运用在电池、发动机等领域具备的核心技术做一款新型电动汽车。“技术服务仅是产学研的一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洞悉全球前沿科技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依托其精准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踏准‘风口’培育企业。”
“一镇一院一产业”的模式成熟推进之后前路怎么走?同样落户惠山开发区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已有成功的探索。9年来,这一民营研究院依靠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打造多个孵化器,引进的石墨烯、光伏、大数据产业的新兴企业已超过400家,今年的总产值保守估计可达30亿元。进一步放大研究院的“双面胶”效应,本月初该区新引进了中国技术交易所无锡分中心,这一“互联网+技术”的全球化平台将六大研究院全部纳入其中,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可从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等层面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专业服务,大大降低招才引资的成本,研究院也可从中寻求更多资本合作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