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这3个"领跑大师",让"中国速度"不断创造奇迹!

青果巷部落 2017年07月30日 09:54:20

常州工匠:匠心·中国速度

  运营里程长,建设速度快,运营时速高,轮轨试验时速高,世界等级高的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长,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长,惊人的高铁运量,最牛的中国高铁;在短短十年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之最。

  稳!快!准!这是中国高铁的速度,也是中国发展的速度。

  一列列高铁,从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脚下,呼啸驰骋,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江苏常州,古城龙城,是国家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拥有一大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和技能大师。常州高铁人用汗水心血和聪明才智。助力高铁成为中国名片、世界品牌。

  三位“龙城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是中国高铁、中国速度最坚定的领跑者。

  刘云清:中国速度的领跑者

  他是技术创新的突破者,是敢为人先的领跑者,从一名基层的维修工人成长为众人公认的“技改大王”,荣誉的背后,是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不懈追求。作为新时代的高铁工人,他用汗水和智慧助力“中国梦”的提速,为“连接世界 造福人类 ”的伟大目标奋斗不止。

  1996年,中专毕业的刘云清只身南下,来到戚研所当了一名维修工人。他潜心学习,靠自学先后取得了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专、本科学历。

  二十多载的坚持与创新,刘云清从一名基层维修工人成长为众人公认的“技改大王”。

  2013年,经过数千次的反复试验,刘云清成功研制出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不仅性能远超同类设备,制造成本也仅为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5年,刘云清又在珩磨机上改进提升,整机功率提高了30%, 珩磨扭矩扩大了400%,完全满足了高强度淬火钢类工件的内孔珩磨的精度要求。

  由刘云清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液压系统和液压工装自动化改造”的技能,获首届中国中车“绝招绝技”第一名

  刘云清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人,近年来举办数控设备操作、维修、管理、TPM等各类培训100余场,培训3000余人次,培养了20余名数控设备维修人才。他先后荣获“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国中车技能专家”等称号。

  张忠:“焊花”人生

  手持焊把,身披焊花,你在火焰里刺绣,让冰冷的钢铁也迸发绚烂的光彩。手上的伤疤,那是你执着坚守的印痕,上万根焊条,编织了你人生的璀璨。就让激情与敬业碰撞,即使在护镜之后,我们仍能看清你坚定的面庞。

  1984年,初中毕业的张忠,跨进了戚机公司,走上电焊工岗位。整整12年,张忠靠自学不仅学完了焊接中技到技师的课程,且补修了高中课程,还获得了大专学历,并先后取得铁道部无损检测MT二级探伤操作证书国家技能竞赛(电焊工)裁判员证书国际焊接技师等12项证书。全国技术能手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制造工匠”和江苏“最美职工”的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技能专家津贴

  小小的焊枪在张忠的手中犹如马良的“神笔”。在中车戚机公司与美国GE公司的合作项目中,张忠用自己的精湛技艺,一举完成了15项机车构架焊接工艺评定测试,有效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使该合作项目的产能提升4倍,创造合格率98%的行业奇迹。

  张忠总结编写的多部操作法,在我国内燃机车制造业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让整体行业总风缸焊接合格率由85%提高至96%以上

  近年来,张忠先后举办电焊工技术操作表演60多场次,开展技术讲座120余次,授课培训600多课时,培训电焊工近4000人次。

  李继平:“一把尺”校平

  你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则融进血液中。你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倔劲儿与巧劲儿攻克难题。敲敲打打,尽显精妙,拳拳匠心,薪火相传。

  58岁的李继平是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钢结构车间司机室一班班长。

  专注铆工几十年的他将一般人眼里敲敲打打、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做成了展现高超技艺、解决生产难题、创造经营效益的精细操作。

  他不断总结提炼,吸收先进理念,创造了多套先进操作技法并进行推广应用。他还发明了一套通用、柔性化的划线工装样板,简化了操作工序,减少了板材浪费,减轻了劳动强度。其中他掌握的绝招“一把尺”校平检验质量的方法,得到了同行们由衷的敬佩。

  他还坚持自主创新自行设计,制作的工装样板,解决了多项“小批量多品种”货车新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李继平十分注重生产现场技术技能培训,“现场干啥就讲啥”的传授方式不仅高效解决了现场技术难题,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技师。

  近年来,他取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证书,还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等称号。

  龙城工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磨砺技艺,超越自我。他们用“常州力量”,新着“中国速度”,也创造了“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