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高悬危湖”变身“丰饶宝库”

我苏网 2020-10-14 10:42

  我苏网讯  1194年,黄河决堤夺淮,此后700多年,黄淮合流,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涧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从而汇聚形成洪泽湖。作为承接淮河上游来水的最大“蓄水池”,洪泽湖水情直接影响淮河下游城市的安全。

  治淮70年来,因湖得名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不断新建水利设施,创新管理方式,将洪泽湖从水患频发、利剑高悬的“危湖”,变成水产丰富、生态良好的“宝库”。

  加固堤防,构筑“水上长城”

  从高空俯瞰,洪泽湖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这里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是名副其实的“悬湖”。

  围水需造堤。洪泽湖大堤的建设从东汉建安五年便已开始,当时的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从明万历八年起,又对大堤进行升级加固,始建石堤。如今,在高良涧闸,依然能看到一段万历八年修建的石工墙,经过400多年岁月洗礼,巨大的条石已成暗黑色,但依旧完好,至今仍是淮河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由于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多数石堤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防洪需要。每逢汛期,大堤屡遭溃决,给下游造成毁灭性灾害。

  为了消除水患,新中国成立后,洪泽湖大堤先后多次除险加固。1966年冬,施工人员拆除原石工程,在迎湖面加筑了宽50公尺,高14.5公尺的防浪林台,用老堤条石彻筑护坡,植树40多万株,堤脚改为石砌坦坡,上沿堤顶又彻一道石壁。1976年冬至1978年春,工程人员又在东侧堤加筑宽26米,高13.4米的二级堤台,还填平周桥、高良涧两处的深塘。

  如今,洪泽湖大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水上长城”。

  疏通渠道,新建“泄洪阀门”

  如果说修建大堤是给洪泽湖安上了“紧箍咒”,那么一系列泄洪、灌溉工程的兴建,则相当于给洪泽湖装了“解压阀”。

  治淮70年来,洪泽湖建成了4条主要泄洪通道,分别是:经三河闸入淮河入江水道,将淮河上游来水引入长江;经高良涧闸入苏北灌溉总渠,将上游来水引入黄海;经二河新闸入淮河入海水道,将洪水引入黄海;经二河闸入淮沭新河,将水引入新沂河最终入海。

  二河闸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和渠北临时分洪的控制工程,使淮河下游的防洪标准由五十年一遇提高到三百年一遇。“在2020年抗击淮河流域洪水期间,二河闸泄洪总量约46.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上游来水压力。”

  高良涧闸位于苏北灌溉总渠的渠首,也是洪泽湖的重要控制工程。今年,淮河上游出现连续降雨,高良涧于6月17日开始泄洪,至今泄水31.33亿立方米,为下游地区防汛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护生态,打造“绿色家园”

  通过堵疏结合,肆虐百年的洪泽湖水患,被彻底驯服。如今,洪泽水利人已不满足于除水患,而是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将洪泽湖建设成物产丰饶、生态良好的绿色家园。

  目前,该区正大力推进实施全部9个镇(街道)、30个村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生态河道治理超过1000公里,创建“水美乡村”9个。

  为了切实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洪泽区还计划利用周桥干渠以北、璩湾路以南、洪三路以西、洪泽湖大堤以东面积约1000亩地块,改造扩容成小型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地,取水水源为洪泽湖。目前,备用水源地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

  为保护湖区生态环境,洪泽湖正和长江一道,启动为期10年的禁捕。该区成立洪泽湖管理委员会,组建洪泽湖“两船”整治工作专班,全市率先完成“两船”评估和公示,截至目前,共完成住家船拆解2228条。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鹏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