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读书会·人文地图|金陵古水名志·杨吴城濠

江苏广电荔枝读书会 2022-05-17 10:46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占领昇州(南京)。同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建立了杨吴政权。他死后,吴国的军政大权落入大臣徐温的手中。徐温因金陵形胜,派养子徐知诰治理昇州府。徐知诰先后三次修筑金陵城,使隋、唐时期几乎被“平荡耕垦”的六朝王城焕然一新,也为日后在此建立南唐王朝打下了基础。

  徐知诰对金陵城的营建在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南唐金陵城相较于六朝时的都城整体南移,首次将城南商贸区囊括在内。对于城中水系的改造,南唐城垣把秦淮河一分为二,内河围在城中,外河是新开挖的河道,成为城南的护城河;而城北与城东的护城河,则是另一条新的人工河道,因为是在杨吴时期所开凿,故称作杨吴城濠。

杨吴城濠由干河沿(蓝)和北段、东段(绿)所组成;内、外秦淮河在上水关分流,下水关重新合流,两水关间的城南护城河即外秦淮河(黄)。南唐时,下水关即秦淮河入长江口,入江口以北的长江故道(黑)也被利用(至乌龙潭段)。这几部分共同构成了南唐金陵城的护城河。

  杨吴城濠以城外西北角的乌龙潭为起点,沿广州路一线向东延伸至北门桥,直到清代以前,此段河道从小仓山的两峰之间蜿蜒而出,后河道日渐干涸,被称作“干河沿”。由北门桥沿珠江路向东至竺桥段,原为六朝时建康城北的潮沟;从竺桥沿龙蟠中路西侧向南延伸,从东水关汇入秦淮河。这一直角形河段至今犹存,也就是俗称的杨吴城濠。

  南唐时横跨在杨吴城濠上的桥梁,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座:玄武桥,即今天的北门桥,因对应都城北门而得名。竺桥,此河段利用了青溪故道,杨吴城濠在此处向南转折。白下桥,在今天的大中桥附近,位于南唐都城东门外偏北,桥侧原有白下亭。

珠江路的浮桥位于六朝时期潮沟与城北渠(珍珠河)的交汇所在,潮沟后为杨吴城濠所利用,现该桥横跨于城濠之上。珍珠河是孙吴时的昭明宫通往后湖的水道,后因陈后主而得名,现已不复当时规模。

  明初改建应天府城,朱元璋进一步扩大了都城的范围,杨吴城濠被包含在新的城垣之中,残留的河道也变成了大明皇宫的西护城河段。此后的数百年,除了干河沿因城垣阻隔、乌龙潭的萎缩而逐渐形成外,杨吴城濠“顽强”的保留了大部分河道。直到今天,虽然历经千年变迁,杨吴城濠仍然在这座历史古城的水系中发挥着作用。

  附:广义的杨吴城濠指的是整个南唐都城护城河中人工开凿的河道,包括城南的外秦淮河。本文所指仅为都城北面和东面(乌龙潭至东水关)部分。